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诚信:中国社会的第一项修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604694
  • 作      者:
    李松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纠缠事实不如先传递情感,改变好恶胜过总争辩是非,这是应对舆论危机时必须遵循的第一法则。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松,云南蒙自人,2001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为内参编辑、新华网北京频道总监,现为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尤以调查性深度报道见长。在《瞭望》《半月谈》《人民日报》《环球》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多数被《文摘报》《作家文摘》《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联合早报》《国际时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转载,多篇入选中央党校培训教材。其作品曾多次获“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多篇产生过重大的社会影响。已出版的社会调查类著作有:《中国隐性权力调查》(华夏出版社2011),《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中国社会病》(华夏出版社2013)。
展开
内容介绍
  温家宝前总理曾警告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人们呼唤诚信,社会需要诚信,诚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诚信:中国社会的第一项修炼》用大量的案例,从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的诚信缺失现象进行了揭露,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作者指出:政府诚信带有示范作用,是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的根本,政府应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反腐,将诚信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评,才能取信于民,政通人和;诚信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义中获利,基业长青;诚信是一个人行走社会的通行证,是最安全的处世之道,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立足社会,谋事有成。
展开
精彩书摘
  什么是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
  从词源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一词,出现得很早。比如春秋《管子·枢言》中就有了“先生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说法,后来《荀子·不苟》中也出现“诚信”概念,“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感。”
  由此可以推断,“诚信”一词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并经常被使用。
  在中国古代,“诚”和“信”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常用来互相训释,“诚则信矣,信则诚矣”。“诚”、“信”合起来使用,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践约守诺,属于道德范畴。
  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的诚信,一直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西方的“诚信”,是建立于罗马帝国繁荣的海外贸易和简单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在当时的罗马,“诚信契约”与“诚信诉讼”是最普遍的商业和司法原则。为此,罗马人制定了详尽的债权法,特别是合意性契约规定了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也把诚信作为法律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虽已融入了契约经济的经济学含义和法律制度的制度学意义,但仍包含并侧重于伦理道德的社会学含义,并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
  这是一则流传甚广的经典寓言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
  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梢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需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也舍不得丢,梢公又一次提醒说:“有弃有
  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弃到水里。
  老人摇了摇头,船终于还是翻了……
  这位年轻人显然不知道诚信的意义,但与“健康”、“美貌”、“才学”等相比,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呢?
  从古自今,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离不开诚信。从个人来讲,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从企业来讲,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从社会来讲,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从政府来讲,诚信是公权力的威信。
  在古代,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相反,商纣失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亡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汨罗江……
  在现代,无数人用诚信创业,最终富甲一方,有李嘉诚为例。当然,也有不少人以失信下赌注,结果身败名裂,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上述例证反复说明,如果说诚信者的成功率是99%,那么失信者的失败率将是100%。
  但现实是,中国当前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信任主要面临着三种由内到外的转变,即从户口所在地内流动到户口所在地外,从计划体制内转移到市场体制,从熟人圈内延伸到熟人圈外。
  由于“三内”向“三外”的转变,传统的信任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信任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造成了信任下降,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频发,人们对社会信任问题日益关注。
  2013年1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北京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与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合作,于2011年12月中下旬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重庆和西安共七城市市民的社会信任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为选定城市18-60岁的常住居民。实地调查中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市采取按区域繁华商业区街头拦访和社区抽样相结合方式进行,郑州、重庆、西安和武汉四市采取社区抽样的方式,最终获取有效样本1943份。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体社会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从行业和部门看,居民对政府机构的信任程度最高,对商业行业信任程度最低;从城市分布看,中西部城市的社会信任高于东部城市。
  而之前中国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是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周老虎”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蒙牛“诽谤门”、唐骏“学历门”、张悟本事件等多领域系列造假丑闻,更成为了这场社会信任危机爆发的“加速剂”。
  本书以大量精彩案例,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解读,特别为现实社会提供了这样一种依据:一个人守信,别人赢得的是他,而他赢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一个人失信,别人失去的是他,而他失去的将是更多成功机会……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曾参阅、引用了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案例来阐述、说明问题,这些案例在引用时均已有注明,此处就不一一列举。在此,对诸多前辈学人、作者及相关人士深表谢意。
  同时,书中肯定还有不揣浅陋的谬误之处,敬请读者给予各种方式的指教,以便我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改正和完善。
  ……
展开
目录
开篇语

第一篇 诚信是立国之本
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诚实守信这一社会公德在公共领域的重要体现,不仅事关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每家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

第一节 诚信是官德的关键内容
1.诚信为历代执政者所推崇
2.官员威信,以诚信为本
第二节 有公信者昌,失公信者亡
1.诚信是治国理政的法宝
2.执政者失信,即失民心
3.与民争利,是最可怕的失信行为
第三节 “官德毁,则民德降”
1.诚信考验官员行政能力
2.官场“双面人”的警示
3.匡正民风必先匡正官风
第四节 政府诚信,社会信任之本
1.公信力,政府执政能力的基础
2.腐败加剧社会信任缺失
3.严厉反腐,消除“社会陷阱”
4.全民教育促进社会信任
第五节 取信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1.建设诚信社会,政府须“先正己”
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加快推进依法行政的步伐
4.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将诚信指数纳入政绩考评

第二篇 诚信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
重要的是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公司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他们必须考虑一定的行为是否有可能促进公众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基本信仰的进步。因此,诚信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

第一节 诚信成就世界名牌
1.诚信积淀下的中国著名企业
2.诚信贵在长期精心积累
第二节 诚信就是财富
1.诚信使创业有更多成功机会
2.诚信是一种生产力
第三节 在失信中栽倒的知名企业
1.假账丑闻摧毁“商业帝国”
2.食品造假使企业受到重创
3.质量安全拷问企业良知

第三篇 诚信,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诚信被认为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因此,社会诚信缺失,不是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关乎“天下兴亡”的根本问题。

第一节 社会因有诚信而和谐稳定
1.诚信是习惯性遵守的社会规则
2.诚信是打开友善大门的钥匙
3.诚信促进社会的认同和团结
4.诚信有利于缓解人际关系
第二节 诚信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前提
1.诚信,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2.诚信是最安全的处事之道
3.诚信是通往职场的“通行证”
4.诚信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第三节 诚信是最可靠的力量
1.诚信,让弱者最终征服了强者
2.诚信让人如原生般纯洁
3.诚信,支撑偶像的第一块基石
第四节 一个承诺,一生坚守
1.诚信蕴含于生活细节
2.诚信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
3.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第五节 学校诚信教育失败会结“苦果”
1.钱学森主动请求老师扣分
2.被开除的“留学生”
3.新西兰留学签证造假事件
4.松原高考舞弊案反思
5.高考状元“成分”造假事件

后记(代)我们的诚信怎么了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