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based on human'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8732
  • 作      者:
    段建斌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的问题研究,运用了追本溯源式的本体论思维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或说是该学科的元问题研究,体现了学科的高度自觉性,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结合哲学、人学、伦理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力图给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确立本体论上的意义支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找到必然性和合理性。
展开
作者简介
  段建斌,1976年10月出生,江西都昌人。法学博上,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经济伦理学。2007年6月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赣南医学院工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祝黄河教授,2011年6月博士毕业于江两师范大学。现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两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共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宜部委托项目研究等4项。在《求实》《理论与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作为副主编出版教材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问题的研究,是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根基问题的哲学研究,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研究。《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以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方法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性、始基性问题,即解答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从面揭明“人的存在与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之维,是其存在的现实根基。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围绕人的生存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发之始、本质之旨及其价值之源来具体论证“人的存在与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有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根”,“人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其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返本、固本”才能“开源”继而才能创新、持续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论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的问题研究,运用了追本溯源式的本体论思维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或说是该学科的元问题研究,体现了学科的高度自觉性,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结合哲学、人学、伦理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力图给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确立本体论上的意义支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找到必然性和合理性。总体而言,论题全文内容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学术理路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确立了一个本体维度或哲学根基。本体思维追寻的是事物存在背后的本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是本论题的切人点。在此之前,哲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的问题需要一个本体论意义现实性的统一、始基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维持它存在的内部属性的外在表征。
  特征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形上性与形下性的统一,或也可称作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易经》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方式。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寻根”的理论背景下,以“本原性、始基性”为思维活动的支配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产生、存在的根基。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意味着以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进行逻辑上的追根究底式的推理。因此,这种“形上性”更多地意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方法或思维方式的一种根本置换。而新的哲学方法或思维方式的产生必然有现实的需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化、形式化、失效性等弊端的显露,引发了人们对其进行不断反思和重建,并日渐认识到“人的缺位”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切失误的源头。“形而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另一属性特征,它意味着,当在哲学层面已给予了充足的论证,确认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种教育实践形式必然有其存在的哲学根基,而且这一根基不是自我赋予的,它是生长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在其现实性上,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合乎人性及其需要、提升和改善人的生存境遇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促进和有利于“人的存在与发展”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真实表现。为此,“人的存在与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这一维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具体性和功用指向。
  特征之二: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提出,是立足于哲学本体论的逻辑思维来给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现象寻找到现实的“承载者”,并以此认定了“人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性、始基性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的寻根之思
第一节 论题提出的缘由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论题研究现状的述评
第三节 论题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四节 论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五节 论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人的存在与发展:一种本体理念的设置
第一节 人的存在与发展:历史阐释和理论自觉
第二节 本体:一种存在根基的理念设置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人的存在与发展
第一节 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界定及其生成逻辑和特征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设置的意义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发之始:人的存在与发展所需
第一节 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生发:一种生存论的角度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分析的三重维度
第三节 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之旨: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种本性之思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考量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主旨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之源:利于人的存在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种人文新内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工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当代发展的新要求
结语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提出:人“回归”的一种理论必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