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当代公共冲突的背景与特点0
第一节 公共冲突的概念界定和功能解说
一 “冲突”的界定
二 “公共冲突”的界定
三 公共冲突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当前中国公共冲突的产生背景和总体特点
一 公共冲突产生的一般原因
二 当前中国公共冲突产生的特殊背景
三 当前中国公共冲突的总体特点
第三节 各领域公共冲突的主体、事项、起因和焦点
一 经济冲突事件的主体和原因
二 社会冲突事件的主体和原因
三 行政执法冲突事件的主体和原因
第二章 公共冲突的爆发和升级机制研究
第一节 大型冲突爆发可能性的分析模型
一 案例选择
二 因素分析和指标设定
三 大型冲突爆发的分析假设与模型
四 对分析模型的案例检验
五 结论和解释
第二节 公共冲突的扩散与升级过程
一 冲突的扩散
二 冲突的升级
第三节 中国公共冲突事件的扩散与升级方式
一 经济中突事件的升级方式及其原因
二 社会冲突事件的升级方式及其原因
三 行政执法冲突事件的升级方式及其原因
第四节 谣言在公共冲突过程中的作用与防控
一 谣言影响公共冲突升级的作用机制
二 公共冲突中谣言传播的条件
三 中国谣言防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第三章 中国公共冲突管理机制研究
第一节 冲突管理的两个目标定位
一 表层平静及其实现条件和手段
二 深层稳定及其实现条件和手段
三 表层平静与深层稳定的辩证关系
四 中国冲突管理战略的目标定位及其效果
五 转向以深层稳定为主导目标的冲突管理战略
第二节 冲突管理的三个层次递进
一 冲突处置
二 冲突化解
三 冲突转化
四 公共冲突管理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当代中国公共冲突管理的层次分析
第三节 冲突管理的五大机制建设
一 不同主张的表达机制
二 对立观点的交流机制
三 冲突利益的整合机制
四 争议事项的裁决机制
五 对抗行动的制动机制
六 五大机制的平衡发展
第四节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调整
一 地方政府对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做法
二 现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主要功效
三 现有机制的主要问题
四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 中国公共冲突化解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谈判与协商
一 冲突与谈判
二 中国工资集体协商的进展与问题
三 保障工资集体协商顺利进行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第三方干预
一 第三方干预的性质、类别和条件
二 第三方干预的不同形式
第三节 中国公共冲突事件中的处置和干预方式
一 经济冲突事件的处置与第三方干预
二 社会冲突事件的处置与第三方干预
三 行政执法冲突事件的处置与第三方干预
第四节 运用行政权力干预公共冲突的作用及其限度
一 有关行政权力在冲突管理中作用的理论争论
二 冲突困境的类型与权力作用的限度
三 冲突管理目标与权力作用的限度
四 “威信介入”作为权力介入的替代选择
五 防范“二阶冲突”
第五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可能与限度
一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必要性
二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功能与角色
三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积极作用
四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需要创造的条件
五 台北宝藏岩聚落拆迁冲突化解过程的案例研究
第五章 公共冲突化解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冲突控制能力与冲突化解能力的互补
一 冲突控制与冲突化解
二 改革开放前以冲突控制为主导的冲突管理战略
三 改革开放以来冲突控制能力的下降与冲突化解的供给不足
四 强化冲突化解能力建设,弥补冲突控制留下的管理真空
第二节 表达渠道与互动平台的平衡
一 公共冲突化解的渠道与平台
二 中国表达渠道与互动平台之间的失衡
三 表达渠道与互动平台的平衡建设
第三节 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合力
一 有关行业自律作用的学术争论
二 行业自律的实现条件
三 妨碍行业自律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
四 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形成合力的三个条件
第四节 社会认同对群体认同的制约
一 认同结构中的不同维度及其内在关系
二 影响认同的各种因素
三 我国认同的现状及其对冲突管理的影响
四 强化社会认同促进民族和谐的路径分析
第五节 行政执法中政府公信力的维护
一 征地拆迁关系的不平衡性及其对政府公信力的内在要求
二 行政执法中维持公信力的两难困境及其后果
三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第六节 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与价值共识的形成
一 农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 农民工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
三 农民工权利问题的挑战及其社会意义
四 政府保障农民工权利的举措
五 农民工权利保障仍然面临的问题
第七节 中国公共冲突管理的困境与突破
一 当前中国公共冲突管理方式面临的困境
二 从公共冲突管理视角对杭州经验的解读
三 杭州案例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