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可以这样理解,“人职”或“个体一环境”的不匹配导致了个体的工作倦怠,进而影响着对应的结果变量。同时,Maslach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容易导致工作倦怠的六个方面的“不匹配”,这六个方面分别为工作负荷、控制、薪酬待遇、协调一致性、公平和价值观。
本章的研究结果发现,工作倦怠及其三个因素与工作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负向相关。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成就感低落因素的影响力最大,人格解体因素的影响力相对最弱。结合上述有关“人职匹配”或“个体一环境匹配”的观点,可以更为有效地分析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有关“天人合一”的观点,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待自身如何和谐发展的世界观,也体现了一种寻求个体与环境有效匹配的行为意愿。恰如Maslach等人提出的容易导致工作倦怠的六个方面的“不匹配”,与有关工作满意度的诸多方面(例如薪酬待遇、晋升、公平、工作本身以及所服务的组织等)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而这些“不匹配”可能会成为引发个体工作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例如,在评估工作需求与既有应对该需求的工作资源过程中,如果个体发现二者之间的匹配程度较低,就有可能在实际的工作操作过程中形成倦怠感,并引发对工作的不满。
本章的研究结果有力地印证了Maslach等人的观点,同时为基层公务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基层公务员的管理工作必须精细化,负责人事或者组织干部工作的人员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基层公务员的队伍情况,以便于在具体工作岗位的人员配置上能够做到“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这一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对所设置的岗位需求及职责具有清晰的把握,将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平时对人事信息的积累,形成全面、易用的人事管理档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层公务员岗位安置和调整上做到“人职匹配”的最大化,从而减少由“不匹配”带来的工作倦怠和满意度降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