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网络与集体行动:林镇案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2839
  • 作      者:
    王国勤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社会网络与集体行动》分五章,第一章,导论,内容包括选题和目标、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案等。第二章,理论与方法,着重介绍了本项研究所运用的社会运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阐述,以及《社会网络与集体行动:林镇案例》是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资源来设计具体研究方案的。这一章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讨论比较多,可能会显得冗长和琐碎,不是很关心这些讨论的读者可以略过这一章,直接读下一章。第三章,案例分析之一,常规型的农贸市场事件(2003—2004年)。第四章,案例分析之二,破坏型的“8·;20”闹丧事件(2005年)。第五章,案例分析之三,暴力型的“8·;15”打砸镇政府事件(2005年)。第六章是案例比较和结论。
展开
精彩书评
  群体性事件,无论以何种定义指称之亦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之,都是近年来困挠中国社会百姓情绪、学人思绪与官员头绪的重大问题。当事者或迷之,当权者或罔之,惟当心者思之虑之。本书以切片式解剖的方式细密观察和深入探究群体性事件的情境纠结、兴衰流转和前因后果,其努力值得肯定,其发现更值得记取。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张小劲教授
  
  这是一本很用心的书,把握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要问题与特征,提供了一项理论细致、案例详实的比较研究。不仅丰富了关于集体行动发生与发展内在机制方面的研究,而且对社会管理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嵘教授
  
  在经验调查中,作者发现集体行动的方式与行动者拥有的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三个案例的比较,作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社会网络所提供的社会资本总量与集体行动的暴力水平成反比。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有待更多实证研究进行检验的假设,然而,这一假设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景跃进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破坏型的集体行动:“8·20”闹丧事件
  “8·20”闹丧事件是由2005年8月19日林镇所辖的洪村一位村民触电死亡而引发众多村民及死者亲友参与的,以电力公司为诉诸对象,旨在获得高额赔偿的集体行动。在为期两天的集体行动中,精英和参与者们,在追求制度化方式的同时,不断地超越现有的制度规范,采取各种的、程度不一的针对公共设施或公务人员的破坏或暴力行为。这是一起典型的破坏型集体行动。本书所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村民以及其他参与者采取抗争手法,在常规和暴力的抗争方式之间摆来摆去,而且平时都是很温顺的守法的村民们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蛮横、粗暴的。在案例分析中主要试图去探寻这起事件所特有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对集体行动的抗争手法以及发展态势的影响。
  第一节事故现场与动员结构
  首先介绍一下洪村的村落布局和社会网络结构。洪村处在平原和山区的连接处,依山而建,村落的住宅面积约10亩,有40多户人家、近300人。房屋的间距比较小,前后左右的串门交流比较容易。主要经济来源是水稻、其他山地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另外有一些青壮年外出打工。附近没有厂矿和企业提供给村民就业机会。村庄的人,除了伺弄一些农活和少量的外出经营活动外,有很多闲暇时间去串串门,闲谈、打打麻将等。农村里感情答礼的事情比较多,添丁、祝寿、当兵、上大学、建新屋、红白喜事、拜土地神,还有一年的几个传统节日,等等,只要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大家都会凑在一起,热闹一下。这里,传统的人情纽带和村庄互助伦理还比较强。
  2005年8月19日上午,在林镇街道正东方向约6公里处的洪村沙沟田边,发生了一起触电死亡事故。死者黄立达,男,29岁,本村的村民,当日早晨约8时许,去上岗塘钓鱼的路上,不小心踩着了断落在田埂上的农排线(农业排水用的电线),到中午12时30分左右被其他村民发现。随即村民们拉闸断电,通报死者家人亲友,向镇政府、派出所及供电所报案。人们陆续赶来现场,一场集体行动也逐渐拉开帷幕。
  尸体被发现后,现场很快围了很多村民。村民徐某回忆:“8月19日,中午吃过饭,我到本村的上宗村碾米场买米回来,听见有人从我家门口跑过去,边跑边讲那边田里电打死人了。我就跑过去看,一看是黄立达被电打死了,他脸是朝上的,当时他身上还有电,我们都不敢靠近,后来有人去把电线剪断了,我们才靠近。”
  死者的父亲黄仁安回忆:“8月19日下午,2时许,我听村民跑来对我说我的儿子被电打死时,我就直接赶到事发现场,见我儿子倒在一块稻田里,脚在田埂上,他的两条腿压在一根电线上。”
  黄立达被电打死的消息很快通过手机或电话向四周的亲戚和朋友们传播,一批亲友们也很快地乘车赶来。黄立达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在当地农村,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社会观念上,儿子才是家中的支柱。黄立达的表姐夫陶金林在县城自己店中接到死讯时感叹“那不得了,他家要散了”,并立即关上店门,和其他亲戚一起乘出租车赶往现场。父亲黄仁安对赶来的大女儿黄莉莉说:“不得了,天塌下来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念与问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案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一个综合分析框架的提出
第一节 “集体行动”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社会运动理论与中国集体行动研究
第三节 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集体行动研究
第四节 社会网络理论与中国集体行动研究
第五节 中国集体行动研究的综合分析框架

第三章 常规型的集体行动:农贸市场事件
第一节 市场介绍以及事件缘起
第二节 事件的发展过程与机制
第三节 “2·8”事件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破坏型的集体行动:“8·20”闹丧事件
第一节 事故现场与动员结构
第二节 事件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华阳宾馆闹丧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

第五章 暴力型的集体行动:“8·15”打砸镇政府事件
第一节 津渡村的水患与结怨
第二节 事件的缘起与发展
第三节 打砸镇政府的暴力事件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案例比较与结论
第一节 社会网络结构比较
第二节 社会网络中行为主体关系比较
第三节 框架构建和抗争手法比较
第四节 关键机制比较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