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劳动安全管理与工伤保险体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582867
  • 作      者:
    郭晓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日本劳动安全管理与工伤保险体制研究》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郭晓宏撰写。全书由三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对日本劳动安全管理和工伤保险体制的基本认识。第二章,“日本劳动安全管理体制研究”,从立法、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事故管理及事故瞒报防范对策等方面,介绍和分析日本劳动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重要特征及发展动态。第三章,“日本工伤保险体制研究”,从日本工伤保险制度立法与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密切联系入手,围绕工伤保险制度性质展开讨论,分析日本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发展特点,系统介绍该制度的主旨和内容,分析、研究日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关体制改革的趋势等。<br>    《日本劳动安全管理与工伤保险体制研究》视角独特,结合现实、内容全面、分析到位、真实客观,可供从事劳动安全管理及工伤保险体制研究的各方人士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其工作目标被明确为:证明疲劳的分子实体和创建疲劳克服法。作为“疲劳克服研究教育基地”的三大组成部分,“国际疲劳研究中心”、“疲劳医治中心”和“抗疲劳食品药物开发中心”都从医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角度,在疲劳及其对策研究与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疲劳医治中心”2004年12月曾首次被并人大阪市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生活习惯病糖尿病中心”内,试验性地开设了“疲劳”门诊。经过近半年的总结和调整后,于2005年5月12日起正式开设了“慢性疲劳门诊”,为解除疲劳人群或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的疾苦发挥着实际作用。<br>    第三,世界首个以“疲劳的量化”为目标的研一产一官研究体的结成。2003年11月,全世界首个以“量化疲劳并开发抗疲劳食品和药品”为目标的研一产官研究体在日本大阪市正式结成。“研”是以大阪市立大学为中心的5所大学,“产”是包括9家制药化学公司、7家食品公司和2家商业公司在内的18家公司,“官”则是大阪市政府“健康预防医疗产业振兴机构”。该项目是通过客观的测试,发现疲劳的生态指标,然后找出基于它们的能预防疲劳或尽快消除疲劳的成分并制成食品或药品。<br>    第四,疲劳研究机构的动态。除了上述疲劳克服研究教育基地和其他医科类院校开办的疲劳机理研究或抗疲劳方法的开发以外,日本还有多家官方或民间的研究机构或团体专门从事疲劳理论研究及包括抗疲劳制品、抗疲劳保健食品和药品在内的疲劳防御方法的开发。如,日本疲劳学会、疲劳科学研究所、综合医科学(疲劳)研究所、抗疲劳研究所、疲劳研究会、产业卫生学会、产业疲劳研究会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创立于2005年4月的“日本疲劳学会”。它是一个将以往各自行事、互无往来的生理疲劳学会、疾病疲劳学会、慢性疲劳学会、职业疲劳学会等多家学会进行整合后形成的一个学术团体,宗旨为促进有关“人的疲劳”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提高对“人的疲劳”的整体研究成效和相关的管理水平及医疗质量。这种动向同样应引起人们的关注。<br>    第五,劳动行政部门的对策。与上述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推动的技术性疲劳对策研究相辅相成的是由日本厚生劳动省推动的疲劳综合对策的制定及实施。前者是以医学研究手段为特点的基于疲劳机理的研究,后者是以强调劳动管理的科学性和员工个人自主健康管理相结合为特色的。2002年2月,厚生劳动省制定了《防止过重劳动导致健康损害的综合对策》(基发第0212001号),从劳动时间管理以及在加班过程中的员工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措施。2004年,厚生劳动省在其官方网页上发布了由从业人员本人进行疲劳蓄积程度测试和由其家属为从业人员测试疲劳蓄积程度的测试表格。<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br>第二章 日本劳动安全管理体制研究<br>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法》及其特点<br>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制<br>第三节 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人才培养模式<br>第四节 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体系<br>第五节 注册劳动安全卫生顾问制度<br>第六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br>第七节 工伤事故管理及事故瞒报的防范<br>第八节 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内容概要<br>第三章 日本工伤保险体制研究<br>第一节 工伤保险立法与修订<br>第二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特性<br>第三节 工伤保险行政管理体制<br>第四节 工伤保险基金及其特点<br>第五节 工伤和职业病认定及致残等级鉴定<br>第六节 工伤保险待遇<br>第七节 工伤康复(社会复归)<br>第八节 工伤保险理赔程序及争议处理<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