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茶艺溯源
茶圣陆羽与《茶经》
中国的茶文化是在唐代发展起来的,并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之句,出现了“茶道”一词。这说明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程式。而中国茶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陆羽所著《茶经》的问世。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人,生活在中唐时期。陆羽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在走访各地考察茶叶的过程中,陆羽常常独行山野,杖击林木,开辟道路,一边诵经吟诗,一边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后来他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人之路,拒绝就职,甘心做“野人”,一心事茶,这才著成《茶经》,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茶经》共分十篇。
一之源,介绍了茶的性状、生长环境和茶的效用。
二之具,介绍了采茶和制茶用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介绍了蒸青绿茶的采制、加工、分类及鉴别方法。
四之器,详细叙述了二十八种煮茶和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等,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五之煮,重点介绍了烤茶的方法、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以及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
六之饮,重点介绍了从采摘到饮用的整个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