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大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妄图对别国进行文化控制,消解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是从文化层面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严峻挑战。而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①。因此,能否传承、弘扬和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进而构建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必然成为在由全球化大潮所引发的世界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提升精神自御能力,成功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侵袭和思想文化渗透,顺利实现和平崛起的重中之重。这直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正是有鉴于此,近年来党反复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不断在这一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并发出了“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号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同时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