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冲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46950
  • 作      者:
    张云莲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高校社科文库: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冲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立足国际社会的现实,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域出发来考察冷战后的意识形态冲突这一研究命题。唯物史观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高校社科文库: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冲突》在研究和写作中始终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点。唯物史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和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根本方法论原则。国际政治、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等等问题都是社会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问题,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原则,将无法进行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张云莲,女,1964年2月生,吉林磐石人。198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为北京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际政治研究。目前主持省厅级研究项目2项。参与完成和正在参与国家及省厅级研究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和著作4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高校社科文库: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冲突》以意识形态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国际社会中意识形态冲突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表现形式的不同,总结归纳了冷战后意识形态在民主、人权、民族主义和宗教四个焦点问题上的冲突,《高校社科文库: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冲突》阐述了冷战后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和特点,提出了中国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现实表明,国际社会出现的多种经济联盟和军事联盟,尤其是区域性的军事或者经济联盟,正是对以国家利益为联盟纽带这一理论的实践。东欧剧变之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批准成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其目的是谋求同东欧国家“建立建设性的伙伴关系,以便进一步促进一个自由和统一的欧洲的安全与稳定。这样一个欧洲承认,除了必不可少的防御以外,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也在安全中起着作用”。并表示,“我们自身的安全同所有其他国家的安全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因此巩固和维护整个大陆的民主社会和它们的自由使之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和恐怖是我们直接和切实关注的事情。”同时强调,“我们不会从欧洲变化的局势中谋求单方面的利益,也不会威胁任何国家的合法利益,但我们将继续努力以确保欧洲各国人民生活在和平和安全之中。”②苏联解体之后,虽然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但仍为了国家利益组织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包括促进经济一体化、推进军事合作和政治上联合等。在与美国的关系上,俄美之间举行了一系列的首脑会晤和建立伙伴与友好关系的努力。尽管普京上台后采取了比较强硬的对美姿态,也不再指望美国给予帮助,但基于国家利益考虑,与美国保持着一种合作与对抗的关系。普京把俄罗斯的外交方针定位为“至高无上的优先方向是保护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基于此方针,俄罗斯开始把合作的重点转向亚洲,积极与亚洲各国开展军事和经济合作,尤其是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如《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等。欧洲各国为了增进各自的利益,选择了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成立了欧盟,其目的是加强欧洲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联合,在政治上强化欧洲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在欧美关系上,《欧共体一美国关系宣言》中确认欧美伙伴关系是在世界大家庭里促进民主、发展经济并为巩固“新的、民主的和不再是分离的欧洲作贡献。”提出双方最重要的共同目标是在世界履行完成和平、调停冲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之责任,要用它们的政策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低通货膨胀作贡献,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向中欧和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确定了双边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为双边的协商和对话机构化确立了框架。二战后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也称《美日安全同盟条约》)在美国和日本之间确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现在。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为了牵制中国,先后把钓鱼岛宣布为适用“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范围。尽管两国有军事同盟关系,但在经济利益上却不时出现贸易摩擦。这种复杂的军事、经济利益关系始终存在于两国之间。2010年以来,日本与中国、与俄罗斯就岛屿归属权发生的争执,也无不渗透着国家利益关系。而美国对中日之间领土争执的宣称,其真正目的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而不是日本的利益。
  三、国家利益凸显中意识形态“边缘化”的幻象
  冷战后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都以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基本出发点,特别是冷战时期处于两大阵营的国家,都明确表示放弃意识形态争论和不再以意识形态划分敌友,或者在外交中不再用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语言,或者在实际的国家交往中已经打破冷战时的意识形态划线。这表明当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利益和基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的决策者往往牺牲前者而维护后者。冷战后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也很少诉诸战争来解决,公开侵略和占领领土的冲突发生的概率很小,冷战时公开以意识形态划分敌友的联盟关系基本不复存在了,这弱化了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消解了意识形态的对抗动力。“9·11”之后,美国虽然在国际社会提出以是否支持和配合美国反恐为划分敌友的标准,甚至美国政界和学术界有一些人把反恐战争看成是一场意识形态战争,但总体上涉及的国家并不多。同时,尽管美国对自己使命的定位是在国际社会充当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和世界的领导者,是在全世界扩大自由与民主的区域,并经常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的内政,用经济手段和时常用武力为它的价值观国家利益的实现扫清障碍,但这不是国际社会的大潮流,它与冷战时以意识形态划分敌友是不同的概念。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关于本书所研究的问题
二、本书所研究问题的意义
三、本书研究问题的成果综述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意识形态激荡的国际舞台
第一节 各抒己见的意识形态观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西方学者眼中的意识形态
三、中国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研究
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角色
一、国际政治的涵义
二、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涵义
三、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第三节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及结束
一、冷战缘起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二、意识形态对抗是冷战的突出特征
三、冷战的结束和意识形态的新走向

第二章 冷战后意识形态冲突的新变化
第一节 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边缘化”
一、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
二、以国家利益为纽带的国际关系
三、国家利益凸显中意识形态“边缘化”的幻象
第二节 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弱化”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依存与合作
二、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中虚幻的意识形态淡化
第三节 意识形态冲突并未终结
一、意识形态化的“语言符号”
二、意识形态冲突形式的变化
三、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

第三章 冷战后意识形态冲突的焦点
第一节 意识形态冲突中的民主
一、“民主”的来源与内涵
二、关于民主模式的普世性
三、关于普选式民主
第二节 意识形态冲突中的人权
一、“人权”的提出
二、人道主义干涉理论
三、美国的人权外交
第三节 意识形态冲突中的民族主义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
二、民族主义的狭隘性
三、中美民族主义比较
第四节 意识形态冲突中的宗教
一、宗教的产生及回归国际舞台
二、宗教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以宗教名义实施的恐怖主
……

第四章 冷战后意识形态的传播
第五章 中国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