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8490
  • 作      者:
    杨奎,邱吉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统率并支配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对这个社会起着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处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最前沿,面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击,如何在承认和尊重不同利益群体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同时,实现对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探索加强首都市民共同理想的途径办法?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从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公德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法律价值观、婚育与性价值观六个方面对首都市民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建立了模型。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建设“人文北京”的战略意义
  “人文”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科技”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手段,“绿色”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保障,其中“人文北京”居于核心的地位。也就是说,“人文北京”体现着首都实现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建设“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引导应有之意的具体体现。
  ‘首先,建设“人文北京”是立足北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资源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筑造和谐城市文化生活环境的建设过程。城市文化生活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它不仅包括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更是一个以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人与社会、自然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活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它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其特点为人、自然、社会融为一体,形成互惠互生结构。因此,城市文化生活环境不仅要有整洁和体面的外部和谐,也要有自然和城市环境的协调,有对人性的尊重、城市文化的展现、社会的和谐,等等。“人文北京”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城市居民建设美好的家园和优良的居住环境,就是要使北京的城市环境贴近人的生活,突出城市的人文关怀,从而延续城市的文化,实现“诗意栖居”的目标,创造和谐的社会。只有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才能在城市发展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进而促进北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其次,建设“人文北京”是彰显北京城市特点,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服务经济发展,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过程。经过60年的发展,北京已经具备了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人才创新的物质基础。北京在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与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方面的雄厚实力,为文化产业与国际现代化先进水平接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适合首都定位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优质化的趋势。截至2004年末,北京市共有科技中介机构5000多家,相关行业协会150多家,各类专业服务中心500多家;申请专利法8402件,授权专利9005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新起点上首都市民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建构首都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人文北京”的重中之重
三、近年来国内外价值观问题研究述评

第二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及其维度的学理性分析
一、价值观的概念特征
二、价值观维度划分的理论依据
三、首都市民价值观的维度分析

第三章  首都市民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模型及数据修正
一、研究步骤说明
二、价值观的维度及具体测量指标
三、价值观影响因子的分析步骤
四、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结果
五、第一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
六、第二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
七、第三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

第四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模型验证与运用
一、2010年度首都市民价值观状况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三、首都市民价值观状况调查与评价分析

第五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的最终模型解释及使用说明
一、模型架构的思路与方法
二、最终模型的测量指标
三、关于模型的使用说明

第六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的运用前景与展望
一、模型符合市民价值观研究的一般规律,拥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二、模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
三、模型与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契合,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功效
四、模型开放性研究空间充分,利于动态调整和延伸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