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动的”地方政治:作为战略群体的县乡干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7986
  • 作      者:
    (德)托马斯·海贝勒,(德)舒耕德,杨雪冬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Heberer),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德国杜伊斯堡一埃森大学政治科学与东亚研究资深教授。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国问题,并曾于70年代末在中国工作,先后围绕个体经济部门、农村城市化、私人企业家、知识分子在决策中的作用、少数民族企业家、城乡居民政治参与、环境治理、地方官员、政府与私人企业家关系等问题在中国进行实地调查,并用德语、英语、汉语发表了40多部著作。他还是包括《中国季刊》在内的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舒耕德(Gunter Schubert),德国图宾根大学大中华与韩国研究系教授,欧洲当代台湾研究中心(ERCCT)创建人和主任。他曾经在海德堡跨学科研究所(FESt)担任高级研究员,在海德堡大学政治学所担任副教授。他专长于中国地方治理改革、政府与私人企业家关系、台湾内部政治、两岸关系、中国的民族主义、民族认同以及合法性等问题研究。
  
  杨雪冬,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副主任,“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发表过近百篇文章,出版近十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央编译局文库·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书系·“主动的”地方政治:作为战略群体的县乡干部》目的就是:客观呈现当代中国的治理变革;理性分析当代中国的治理变革;积极推动当代中国的治理变革。实现这些目的的前提是,要对中国目前的治理状况和改革进程保持建设性的批判态度。所谓“建设”,就是要客观理解我们生活中治理实践的逻辑;所谓“批判”,就是要准确分析阻碍我们的治理走向善治的因素。唯有抱着建设的目的,才能使我们从正在做的事情中树立起自信;唯有采用批判的方式,才能让我们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足够的清醒。
展开
精彩书评
  人们习惯于从中央的宏观层面来了解中国政治,对于有着大一统和中央集权悠久传统的我国来说,这当然是一条捷径。然而,改革开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正在重塑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仅从中央层面远不足以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中国政治的进程。《“主动的”地方政治:作为战略群体的县乡干部》一书,汇集了多位中外政治学者关于中国地方政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开辟了一条分析中国现实政治的地方路径,对于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政治的脉搏,极有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俞可平
  
  在当下的改革研究中,地方政府研究正在受到重视,但整体而言,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书汇集了近年来海内外学者的新成果,可谓上乘之作荟萃,标志着中国地方政治研究的新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树凯
  
  “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All politics is Local)是美国的政治名言。读了这本书,我相信读者对这句名言会有新的理解。30多年来,中国的分权型改革在既有体制的框架内展开,并伴随着集权与分权的交替反复。作为一种体制演化的结果,地方政治的出现也许是中国政治的最大变数。杨雪冬等人主编的《“主动的”地方政治:作为战略群体的县乡干部》一书为我们展现了地方政治的丰富生态。对于试图了解当今中国政治复杂图景的人士而言,这是一本极佳的参考读物。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景跃进
展开
精彩书摘
  “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根源于制度的不确定性和不清晰性,即,解决某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政策结果,而这种政策结果可能与上级部门的期望大相径庭。政策执行的具体细节往往由县里决定,县政府可以确定自己的政策目标,这难免会产生“非理性行为”。因此,问题也许能够得到解决,也许不能够得到解决,县和乡镇政府在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形象工程建设”①或“掠夺行为”之间举棋不定。②尽管县本身受到了上级部门的严格监管,但是地方领导干部赖以决策和行动的理由对其上级来说并不总是清晰的。在垂直的权力体系(它是决定“地位相近”的组织结构)中,县级领导的裁量权在县级层面的决策中得到了实现,我们可以称之为“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不是只有地方领导干部作出有效的政策选择时才可以形成战略性群体。相反,不管是否作出了有效的政策选择,战略性群体依然存在,即使出现了腐败或掠夺行为时也是如此。县乡干部从战略的高度展开行动,以维护他们的共同利益,形成“地位相近”的认知(即集体认同意识),发展出相似的习性。即使是腐败行为,也可以称之为战略性行为。当然,严重的腐败所表现出来的战略能动性在中长期对政策的有效执行毫无益处,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农村发展方面,存在腐败的县会迅速地落后于本地区或本省其他的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领导干部会受到间接或直接的惩罚,例如,上级部门会减少对该县的投资和劳动力供给,削减该县的公共资金,相关的地方领导干部甚至会受到降职或降级处理。
  最后,作为战略性群体的县乡干部的服从能力决定了一项政策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连续不断的执行。如果不是同义反复的话,这听起来有些简单化:不同的战略能动性与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这种能力的大小可以决定政策结果的好坏,而政策结果的好坏反过来可以解释战略能动性的多样性,或者说,可以解释哪种形式的战略能动性可以推动农村的发展。我们如何才能解释战略能动性并不必然导致好的政策结果呢?这一观点可以从中国农村地区公共资金的挪用、浪费性的形象工程建设和腐败行为等方面得到证明。
  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中国政治体制的运行具有系统性逻辑,这种逻辑一方面使得地方干部因“地位相近”而形成了战略性群体,另一方面引入了一套制度(例如,绩效考核、干部晋升、诸如村民直选的有限的政治参与),从而产生了激励结构和“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不管县乡干部是否可以有效地执行政策(这与外部因素、外部激励和内生动力所影响的政策选择相关),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基本原则的“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和地方领导干部在某项政策措施方面的服从能力都会发挥作用。如图4所示。
  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县乡干部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战略性群体的有意还是无意的选择,这些选择都会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而无效的政策执行往往是地方干部滥用权力、实施掠夺行为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战略性群体也许会分裂成不同的派系,群体一致性将会解体。实际上,无效的政策执行常常是群体分裂的结果。在中国地方层面上,如果县乡干部以战略性群体的方式行事的话,政策一般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
展开
目录
导论 地方政治的能动者视角

分析的战略
作为战略性群体的县乡干部——透视中国地方政府战略能动性的一种新方法
中国的中间阶层是战略性群体吗?
人类学视角下中国农村的政治结构、机构与经济发展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趋势、过程及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

战略群体与行为者
作为战略性群体的县乡干部:基于三个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分析
县级官员与“省管县”改革:基于能动者的研究路径
中国农村渐逝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乡镇、县政府在土地改革中的作用
乡镇政府“空壳化”问题研究:一种内部运作的视角
县域治理的行动逻辑——基于A市的个案研究


考核与应对
政府绩效考核、地方干部行为与地方发展
中国党政干部晋升的政绩型体制——以河南省中县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乡村中的选择性政策执行
论官僚权力的有限性——以中国政府过程中的“考核检查”环节为例
国家任务压力下的乡镇财政执行模式——基于江西省A县0镇的研究
地方政府维稳的前期考核——以T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为例
村干部的权力技术——对“软硬刁憨精吓诈糊擂砰”十字秘诀的解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