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谢海洲临证妙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3002
  • 作      者:
    杨增良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增良,男,南京中医学院毕业,主任医师,中医教授。1942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祖传心法。20世纪60年代初,师从原河北中医学院临床教研室主任、著名杂病专家、徐州医学院王光昇教授,深得先生言传身教,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以后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又师承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国家名老中医谢海洲教授,有幸成为其入室弟子,深得其传。继承弘扬“谢氏六法”,对脑髓病(如癫痫、脑白质病、脑外伤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重症肌无力等)、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症、乳腺增生病、甲状腺肿及癌症中晚期不宜手术等疑难杂病,均有独到的研究心得和治疗经验。代表作有《中医实用综合疗法》《中医临床家谢海洲》《谢海洲用药心悟》《谢海洲中医杂病证治心法》《谢海洲临证妙方》《方药临证技巧70例》等多部中医专著。其临床经验曾被北京电视台多次报道,受到患者及观众的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谢海洲临证妙法》由当代著名中医谢海洲的入室弟子杨增良教授主编,在概述中医八大治疗大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谢氏擅用的临证六法,即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痰瘀并治法、醒脑开窍法、扶正培本法和升举清阳法。每法按病证分类,通过医案验证、解析,并有重点提示、辨证组方、活用治法等归纳小结,融入了作者对恩师临证经验的心得体会和深刻理解。《谢海洲临证妙法》内容丰富,论述精辟,实用性强,对了解名医独特的学术思想,知常达变的诊治技巧和遣方用药特色,提高临证诊疗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适于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基层医务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治法概要<br>  中医学的治法丰富多采,可扼要地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亦即常说的治疗大法。八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因其轻而扬之”,张景岳云:“轻者浮于表,故宜扬之。扬者,散也。”即病症轻浅在表者,宜用宣散解表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病邪在皮肤腠理,可用发汗法以使其外泄。“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即病邪在表者,可用药汤浸渍熏蒸以发汗。“其高者,因而越之”,即病邪在上焦或上部为“高”,可以使其从上发越邪气,如涌吐法。“其下者,引而竭之”,即病邪在下焦者,可用荡涤、疏利之法,通利二便是也,如攻下法。“中满者,泻之于内”,即中焦胀满而实者,可用消导法治疗。“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即病势深重里实者,宜用攻泻法治疗,正气虚衰者,宜用补益法治疗。“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即形体衰弱者,宜用益气药物温补;“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阴精不足者,要用厚味之品滋养。《内经》的精辟论述,为后世辨证论治的立法依据。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对八法作了更为系统的概括:“沦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并指出了八法的制定是以八纲辨证为依据的。由于八法简明扼要,实际上已经概括了中医治疗的基本大法,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治法概要<br>一、汗法<br>二、吐法<br>三、下法<br>四、和法<br>五、温法<br>六、清法<br>七、消法<br>八、补法<br>第二章 解毒法<br>一、清热泻火解毒法治疗外感温热病<br>医案一 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br>医案二 急性扁桃体炎<br>医案三 病毒感染<br>二、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疫毒痢<br>医案一 中毒型茵痢<br>三、凉血泻火解毒法治疗疮疡皮肤病<br>医案一 舌炎、口腔感染<br>医案二 贝赫切特综合征(狐惑病)<br>医案三 太阳毒皮肤病(日晒疮)<br>医案四 装修中毒症<br>医案五 丹毒(流火)<br>医案六 痤疮(粉刺)<br>医案七 银屑病(松皮癣)<br>四、解毒抗癌法治疗噎膈<br>医案贲门癌、胃腺癌(噎膈)<br>第三章 活血化瘀法<br>一、通络化瘀法治疗颅脑损伤瘀血证<br>医案、颅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脑疝<br>二、理气化瘀法治疗胸痹<br>医案冠心病、心绞痛(胸痹)<br>三、软坚化瘀法治疗瘕瘕<br>医案一 子宫肌瘤(瘢积)<br>医案二 子宫肌瘤(瘕积)<br>四、扶正化瘀法治疗偏瘫<br>医案急性脑梗死(偏瘫)<br>五、散寒化瘀法治疗胸痹<br>六、清热化瘀法治疗血热致瘀证<br>七、祛湿化瘀法治疗乙型肝炎<br>医案 乙型肝炎(积证)<br>第四章 痰瘀并治法<br>一、痰瘀并治法治疗内伤头痛<br>医案 偏头痛<br>二、痰瘀并治法治疗中风<br>医案一 脑出血(中脏腑)<br>医案二 脑出血(中脏腑)<br>医案三 脑梗死(双侧)<br>三、痰瘀并治法治疗恶核<br>医案 恶性淋巴瘤(恶核)<br>四、痰瘀并治法治疗不孕症<br>医案 继发性不孕<br>第五章 醒脑开窍法<br>一、开窍法治疗神昏<br>医案一 乙醇中毒性脑病(神昏)<br>医案二 中毒性脑病(神昏)<br>二、开窍法治疗老年痴呆<br>医案 陈旧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痴呆)<br>三、涤痰息风醒脑法治疗癫痫<br>医案一 癫痫<br>医案二 外伤并发癫痢<br>医案三 小儿癫痈<br>四、涤痰开窍法治疗癫狂<br>医案 精神分裂症(癫狂)<br>五、解郁醒脑法治疗郁证<br>医案 青春期抑郁症(郁证)<br>六、开窍醒脑法治疗百合病<br>医案 神经症(百合病)<br>七、通腑醒脑法治疗厥证<br>医案 脑瘫、昏厥(浊厥)<br>第六章 扶正培本法<br>一、“生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br>医案 虚劳(慢性再障)<br>二、补肾法治疗痿证<br>医案一 脑外伤(痿证)<br>医案二 脑间质病变(痿证)<br>医案三 脊髓空洞症(痿证)<br>医案四 大脑发育不全(痿证)<br>第七章 升举清阳法<br>升举清阳法治疗脑髓病<br>医案重症肌无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