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科学喝水
医学专家指出,科学喝水能有效防治多种疾病。以下是专家总结的部分疾病与科学喝水的有效方法。
(1)肥胖症与科学喝水
许多人认为,不喝水或少喝水能够减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想减肥,又没有喝足够的水,身体内代谢的废物无法排出、脂肪无法“燃烧”,体重不减反增。要知道,人体的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都需要水的参与才能正常发挥作用,适当饮水能够排除代谢的废物、毒物,能够保持肠胃的正常运转。对于肥胖的人而言,在用餐后半小时喝一杯水,能增强身体的消化功能,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2)感冒与科学喝水
感冒发烧的时候,应该相应地多喝水。因为这个时候,人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能而自动降温,从而导致人体呼吸急促、喜出虚汗、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大量增加,这样势必使人体流失比平时多得多的水分。因此,感冒发烧的时候,就需要补充大量的水,以补充体液,促进身体排汗和排尿,从而有利于调节体温,使病毒迅速排出体外。
(3)咳嗽与科学喝水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咳嗽、有痰,同时又感到憋气、难受、痰难以咳出。那么,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多喝热水就能缓解这一症状。热水能够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热水还能够抚慰气管与支气管黏膜,使咳嗽的频率降低。此外,喝水增加了排尿,从而可以促进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体外。
(4)恶心与科学喝水
有时候,我们吃下了不良食物出现恶心的情况,感觉非常难受,但吐又吐不出。教你一招,此时不妨喝点淡盐水。淡盐水能够促使污物吐出,这样身体就会舒服很多。呕吐后,可以用淡盐水漱口,起到简单的消炎作用。此外,还可以再喝几口淡盐水,以补充呕吐后的身体脱水,缓解身体的虚弱状态。
(5)便秘与科学喝水
临床发现,体内缺乏水分、肠道等器官缺乏排泄力,是造成宿便和便秘的两大原因。而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喝水来缓解。前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科学饮水,以防止身体缺水,从而促进排便;后者,则应该每次喝水时吞咽动作快一些,大口大口地喝水,以使水能够尽快地到达结肠,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6)糖尿病与科学喝水
糖尿病人尤其需要注意补水。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补充体内需要足够的水分,一旦稍有缺水就会感觉乏力且伴随血糖上升,有的甚至出现呕吐或突然昏迷,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及时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想起喝水。此外,糖尿病人如果想减缓“多饮多尿”现象,正确做法是配合医生治疗以控制血糖而非单纯限制自己喝水。
温馨提示
生活中,许多人忙于工作,常常忘记饮水。饮水量的减少必然使尿液浓缩,排尿次数降低,尿液内的有毒物质残留在体内,“尿液逆流”进入前列腺,引发炎症。而如果每天喝水达到1500~2000毫升,就可以充分清洗尿道,对前列腺有保护作用。而且多排尿对肾脏有益,还可防止泌尿系统形成结石。因此,每天保证饮水量,是保护前列腺的有效方法。四季与科学喝水
一年四季,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喝水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以下简要介绍四季应如何科学喝水:
(1)春季与科学喝水
春季,气候乍暖还寒,适当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正常人可以根据尿液颜色来注意何时应该多补充水分:尿液颜色正常应该是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深就必须多补充水分,如果颜色很浅则可能是水喝得太多了。
(2)夏季与科学喝水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流失大量水分,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具体来说,要做到“三要”和“三不要”。
要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到饮水;要多喝开水,不要喝生水;要喝加盐的温热水,不要喝冰水。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在夏季大量流汗后,喜欢喝冰水或冷饮,这样做对身体非常不利。因为,喝冰水和冷饮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但大量饮用会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肌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起中暑。正确的做法是:喝一点淡盐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盐分和水分。
(3)秋季与科学喝水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同样会大量损耗水分。专家建议,秋季每日至少要比春季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其实,秋季适量多喝水,是养肺最简单、有效的一招。
此外,秋季凉风习习,是旅游的好季节。旅途中喝水大有学问,要做到:不喝生水和野外的水,宜喝20℃左右的温开水,饮水宜多次少量,还要适当喝点淡淡的盐水和糖水。
(4)冬季与科学喝水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使人皮肤干燥、嘴唇开裂、口干舌燥,几乎每个人的身体都发出了补水的信号,及时补水必不可少,但饮水也要注意细节。
首先,要喝新鲜开水,不要喝储存超过24小时的水;其次,冬天水易冷,切忌喝重新烧开的水;再次,不要贪热喝温度太高的水,以防损伤食道和胃黏膜,水温在25~30℃为宜;一次最好将一杯水喝光,如果一次喝一两口,对身体补水无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