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正骨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19189
  • 作      者:
    王庆甫,张俐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医正骨学》是根据北京市教委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中医特色:本教材努力挖掘中医正骨的精髓,传授中医正骨的理论,介绍中医正骨的传统技法,保持中医特色是该书的编写宗旨。时代特点:结合现代医学对于运动系统创伤的认识,将目前最新和成熟的知识编入教材。中西医结合:本教材尽量写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功经验,如小夹板外固定技术、外固定支架技术、撬拨复位技术等。
展开
精彩书摘
    1742年,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记载了不少正骨图谱和器具图谱,记录各部位骨折脱位达30处(颅骨损伤不计),强调手法整复之前要熟识人体骨骼结构并诊断明确;整复时手法要轻、巧、稳、准,反对暴力复位。书中介绍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和披肩固定治疗脊椎或肩部损伤;胸腰段损伤用通木固定,下腰段损伤采用腰柱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竹帘、杉篱固定等,也描写全身各部位骨折损伤的机理。该书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对内外用药实施严格的辨证论治。《医宗金鉴》对骨折的治疗观点和方法与蔺道人、危亦林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在诊断、整复手法及固定器材方面不断发展而已。
    1773年,顾世澄于《疡医大全》中对骨折愈合又提出“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的论点,强调了治疗骨折在早期活血化瘀的重要性。从此,活血化瘀法治疗骨折成了传统。
    19世纪初,中医治疗骨折的丰富经验被广泛推广,有关著作流传至欧洲。1807年,日本人二宫献彦可将日本人学习中医正骨的经验编成《中国接骨图说》,介绍当时中医整复骨折损伤的手法和中医应用旋转复位法整复颈椎、腰椎的损伤,绘图谱51幅。
    1815年,胡廷光编《伤科汇纂》,运用带关节的夹板外固定治疗关节部位的骨折,记载对肱骨髁上骨折、足踝骨折的整复手法和外固定方法:这些方法,至今还有临床价值。胡廷光还首次报告了腰椎过伸性损伤。提出屈曲腰椎的“腰部枕杠法”整复这类骨折脱位;描述了桡骨远端屈曲型和伸直型两种不同类型骨折;介绍牵抖法整复和超腕关节的夹板固定。胡廷光还指出肌肉扭转外力引起的骨折。1818年,钱秀昌在《伤科补要》中又记录了用提膝屈髋位牵引和伸足外展的手法整复髋关节脱位。1852年,赵廷海于《救伤秘旨》一书报告用布兜牵引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至此,中医对各部位的骨折从诊断、整复、外固定、练功等方面都积累了一整套经验,治疗观点和方法也形成了传统。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于封建主义的禁锢,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摧残,中医濒临灭亡的厄运。但是,中医治疗骨折在19世纪以前已积累下丰富的经验,由于这些经验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价值,而得以传继。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骨折概论
第一节 骨折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
第四节 骨折的并发症
第五节 骨折愈合的过程
第六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第七节 骨折的治疗原则
第八节 骨折的整复
第九节 骨折的固定
第十节 骨折的功能锻炼
第十一节 骨折的辨证用药
第十二节 骨折的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第十三节 开放性骨折
第四节 骨骺损伤

第二章 上肢骨折
第一节 锁骨骨折
第二节 肩胛骨骨折
第三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
第四节 肱骨大结节骨折
第五节 肱骨干骨折
第六节 肱骨髁上骨折
第七节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第八节 肱骨外髁骨折
第九节 肱骨髁间骨折
第十节 肱骨内上髁骨折
第十一节 尺骨鹰嘴骨折
第十二节 桡骨头骨折
第十三节 尺桡骨干骨折
第四节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第五节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第十六节 桡骨下端骨折
第十七节 腕舟骨骨折
第十八节 掌骨骨折
第十九节 指骨骨折

第三章 下肢骨折
第一节 骨盆骨折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第三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第四节 股骨干骨折
第五节 股骨髁上骨折
第六节 股骨髁间骨折
第七节 髌骨骨折
第八节 胫骨髁骨折
第九节 胫腓骨干骨折
第十节 踝部骨折
第十一节 距骨骨折
第十二节 跟骨骨折
第十三节 足舟骨骨折
第四节 跖骨骨折
第五节 趾骨骨折

第四章 脊柱与脊髓损伤
第一节 脊柱与脊髓损伤概论
第二节 颈椎损伤
第三节 胸腰椎损伤
第四节 脊髓损伤
第五节 骶尾部损伤
第六节 肋骨骨折

第五章 脱位概论
第一节 关节稳定性的维持
第二节 脱位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 脱位的分类
第四节 脱位的诊断
第五节 脱位的并发症
第六节 脱位的治疗

第六章 脱位各论
第一节 颞颌关节脱位
第二节 胸锁关节脱位
第三节 肩锁关节脱位
第四节 肩关节脱位
第五节 肘关节脱位
第六节 桡骨头半脱位
第七节 下尺桡关节脱位
第八节 月骨脱位
第九节 腕掌关节脱位
第十节 掌指关节脱位
第十一节 指间关节脱位
第十二节 髋关节脱位
第十三节 外伤性髌骨脱位
第四节 距骨脱位
第五节 跖跗关节脱位
第十六节 跖趾关节脱位
第十七节 趾间关节脱位

附录一中医正骨常用方剂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