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庆其内经讲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28728
  • 作      者:
    王庆其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庆其,上海市嘉定人,1944年12月出生于中医世家。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8年起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曾先后师承方药中教授、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1981年起从事《黄帝内经》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主编或副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代表著作有《内经临证发微》、《黄帝内经心悟》、《黄帝内经专题研究》、《内经临床医学》、《王庆其医学选集》等。培养硕、博士生15名,博士后4名。
    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部主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专业委员会顾问、《辞海》中医学科主编,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兼职教授、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曾应邀赴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讲学及学术交流。
    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和“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教委等多项科研课题等。主编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卫生部研究生规划教材《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丛书突出以下特点:一是权威性。入选名家均是中医各学科的创始人或重要的奠基者,在中医界享有盛誉;同时又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讲稿也是其数十载教学生涯的积淀。入选名师均是全国中医药院校知名的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较高知名度。二是完整性。课程自始至终,均由专家们一人讲授。三是思想性。讲稿围绕教材又高于教材,专家的学术理论一以贯之,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充分反映其独特思想的专著。西是实践性。各位专家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能给读者以学以致用的动力。五是可读性。讲稿是讲课实录的再提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专家们的授课思路和语言风格,使读者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对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阐述深透,对读者加深理解颇有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2)审察内外,谨候气宜:既然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那么,疾病岂能孤立于自然界之外?诊察疾病,剖析病机岂能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内经》强调诊察疾病必须“审察内外”,“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就望诊而言,望诊的重点是望神色,望神色必须结合内外来判断。《内经》认为四时各有主色,五脏各自主色。如将青色与春季、肝、目,黄色与长夏、脾、口,赤色与夏季、心、舌,白色与秋季、肺、鼻,黑色与冬季、肾、耳相联系。这样在五色、五季、五脏、五官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联系,有利于全面诊察疾病。如果外内相应者,为疾病的正常发展,如外内不相应者,为逆候,往往预后不佳。
    就脉诊而言,《内经》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之分,强调“四时百病,胃气为本”,对四时有胃气脉象作了详尽描述。张石顽还认为切脉必须结合地理环境来分析,“江南人之气薄,所以脉多不实,西北人习惯风寒,内外坚固,所以脉多沉实。滇粤人表里疏豁,所以脉多微数,按之少实。”
    诊察疾病固然要审视内外,剖析病机亦须注意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候气宜,无失病机。”例如,同是感冒,按一般分类,分风寒、风热二证,但具体辨证时又须结合时令气候特点辨析。春天风木当令,感冒常以风邪为主因;夏天多暑热,感冒每必挟暑湿;秋天燥金主令,感冒多以燥气偏胜;冬天多寒,感冒每以寒邪为主。此为四季感冒的病机特点。倘若气候反常,所谓“非时之气”,则又必须结合当时气候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病机。《内经》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记载,证之临床基本符合实际,如发热患者的体温往往下午开始增高,晚上常达最甚,下半夜至凌晨体温渐趋下降。因此,我们在判断发热患者的病势以及治疗效果时,尚不能排除自然因素,否则就有可能贻误病机。诸如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是不乏其例的。
    (3)立法用方,因时因地制宜:中医治病强调因时因地制宜,其源盖出于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即根据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特点,结合病机制订治疗大法,体现辨证论治的整体性、灵活性。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无犯热,寒无犯寒”;“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病。”《素问·五常政大论》:“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所谓“岁气”,即每年的气候变化。吴昆说:“岁气有偏,人病因之,用药必明乎岁气。”例如,夏季阳气开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反之,冬季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敛藏于内,若非太热,当慎用苦寒,免伤其阳气。故东垣有“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之诫。
展开
目录
上篇 导论讲解
一、发遑古义,推陈出新——《内经》的现代魅力
(一)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二)“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三)彰显东方文化色彩的学术理念
(四)养生的宝典、治病的法书
(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六)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二、天人相关面面观——从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到《内经》“人与天地相应”
(一)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关系
(二)《内经》中的天人关系
(三)对天人相关问题的评价
三、天人合一、形神一体——论《内经》的核心理念
四、含英咀华、取精用弘——从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看《内经》的学术价值
(一)从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生态医学
(二)从治病到治人
(三)从群体治疗到个体治疗
(四)从局部治疗到整体治疗
(五)从形神分离到心身同治
五、司外揣内,援物比类——《内经》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司外揣内
(二)援物比类
(三)直觉领悟
(四)揆度奇恒
六、天地之道。化不易气一论《内经》与先秦“精气学说”的关系
(一)精气学说的形成及其基本精神
(二)《内经》理论体系与精气学说的关系
(三)开展“气”的专题研究对发展中医学的意义
(四)结论与体会
七、沉浸浓郁。知行合一——结合临床实践是研读经典的最高境界
(一)《内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丰厚的文化资源和防治疾病的珍贵财富
(二)《内经》所揭示的医学原理可以长期起作用
(三)结合临床读《内经》的体会
八、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一)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
(二)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
九、经典需要临床。临床需要经典——《内经》临床研究方法探讨
(一)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的个案研究
(二)通过大宗病例回顾性研究验证《内经》理论
(三)用流行病调查方法探讨《内经》学术观点
(四)从古代医案考察《内经》理论的学术价值
十、立德、立功、立言——漫谈做好《内经》教师
(一)立德——师者当有仁爱之心
(二)立功——夯实经典基础善莫大焉
(三)立言——学者要写传世之作

中篇 经文选讲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素问·上古天真论(节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节选)
第二单元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
素问·六微旨大论(节选)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素问·灵兰秘典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节选)
素问·五藏别论(节选)
素问·太阴阳明论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灵枢·本神
灵枢·营卫生会
灵枢·本藏(节选)
第五单元经脉之道
灵枢·经脉(节选)
第六单元百病始生
灵枢·百病始生
素问·生气通天论
素问·举痛论(节选)
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
第七单元病之形能
素问·热论
素问·咳论
素问·举痛论(节选)
素问·痹论
素问·痿论
第八单元脉要精微
素问·脉要精微论(节选)
素问·玉机真藏论(节选)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
素问·汤液醪醴论(节选)
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

下篇 专题讲座
一、《内经》病机十九条的临床启示
(一)辨证的关键是辨病机
(二)主症是辨析病机的主要依据
(三)病机与症状联系的多元性
(四)辨析病机的纲要
(五)学病机做临床举隅
二、《内经》消渴证治及临床运用
(一)关于消渴的病名及概念
(二)消渴的主要症状
(三)消渴的病因病机
(四)消渴的治疗
(五)消渴的预后
(六)对现代糖尿病治疗的启示
(七)读《内经》治消渴临床举隅
三、《内经》头痛证治及临床运用
(一)关于病名
(二)头痛的分类及辨治
(三)读《内经》治头痛临床举隅
四、从《素问·风论》谈顽病不妨治风
(一)风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二)顽病治风的病理基础
(三)顽病治风临床举隅
五、用《内经》阴阳消长理论辨治失眠症
(一)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出入是形成正常睡眠一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