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简明定量化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826873
  • 作      者:
    胡坪[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简明定量化学分析》共有9章,主要阐述定量化学分析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内容包括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四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与应用,定量化学分析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等。《简明定量化学分析》阐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简明定量化学分析》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及高等职业学校化学、环境、生物、材料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光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所发射的辐射或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等发射光谱法,等等。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问作用力的差异建立起来的一类极有效的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的方法,按照流动相的物理状态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也可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分为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空间排阻与亲和色谱法等。除了上述三类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如质谱法、热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提供的信息丰富、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尤其适合于低含量组分的测定、生产过程的控制分析、未知样品的鉴定等。仪器分析的主要局限在于需要使用价格较高的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要求一般也较高。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孰轻孰重不能一概而论,某种方法对其适合的分析对象都有独特的优势,以满足一些特殊的分析要求。此外,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是互为补充的,甚至某些方法即为两者的有机结合。例如,电位滴定法是将滴定分析与电位分析两种方法结合,以电位分析法作为滴定反应终点的确定方法。又如,在进行仪器分析之前,常需用化学方法对试样进行预处理,以除去试样中的干扰物质、对被测组分进行富集等。在建立测定方法的过程中,很多仪器分析方法需要采用已知含量的基准物(标准品)作为参照,而基准物的含量则常需以化学法测定,因此化学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分析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炼金术、炼丹术时期,鉴定、分析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古代冶炼、酿造等技术的发展。18世纪至19世纪,逐步发展了金属系统定性分析、重量分析、容量分析等方法。然而,将物理化学溶液理论中的酸碱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沉淀平衡理论引入分析化学,建立了四大滴定方法和理论,才标志着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初,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以经典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应运而生,并在科学生产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英国化学家马丁和辛格由于发明分配色谱法获得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赛尔因建立核磁共振法而共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海洛夫斯基由于开创极谱学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仪器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激光、纳米技术、功能材料、化学计量学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引入,分析化学已经发展成一门以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从采用的手段看,分析化学是在综合利用物理学(如光、电、热、声和磁)、化学和生物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新方法、新技术,对物质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从解决的问题看,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不局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还要对物质的形态(价态、结合状态等)、结构(包括空间分布)、微区形态、化学和生物活性等进行分析及过程监控。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作用
1.2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1.3 分析化学的进展
1.4 定量分析流程
1.4.1 取样
1.4.2 样品的预处理
1.4.3 测定
1.4.4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表达

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和评价
2.1 分析误差
2.1.1 真值、平均值和中位数
2.1.2 误差与准确度
2.1.3 偏差与精密度
2.1.4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2.1.5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2.1.6 随机误差的t分布
2.1.7 置信区间
2.1.8 不确定度及其传递
2.2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2.1 离群值的检验和取舍
2.2.2 显著性检验
2.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勇
2.3.1 有效数字
2.3.2 数字的修约规则
2.3.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4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2.4.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2.4.2 回归方程的检验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滴定分析概述
3.1 滴定分析法简介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3.2.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3.2.2 滴定反应的条件
3.2.3 滴定分析的方式
3.3 标准溶液
3.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3.3.2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3.4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3.4.1 物质的量浓度
3.4.2 滴定度
3.5 清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4.1 酿胥平衡的基碡理论
4.1.1 酸碱质子理论
4.1.2 酸碱离解常数
4.1.3 浓度、活度与离子强度
4.1.4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4.1.5 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4.1.6 酸碱缓冲溶液
4.2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4.2.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4.2.2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变色点
4.2.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4.2.4 混合指示剂
4.3 酸碱滴定曲线
4.3.1 一元酸碱的滴定
4.3.2 多元酸碱、混合酸碱的滴定
4.4 终点误差
4.4.1 强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4.4.2 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4.4.3 多元酸的终点误差
4.5 酸碱栝准清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5.1 HCl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5.2 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5.3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4.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倒
4.6.1 工业硫酸的测定
4.6.2 混合碱的测定
4.6.3 硼酸的测定
4.6.4 铵盐的测定
4.6.5 氟硅酸钾法测定SiO2含量
4.6.6 某些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4.7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4.7.1 溶剂的分类和性质
4.7.2 非水滴定溶剂的选择
4.7.3 滴定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确定
4.7.4 非水滴定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5.1 配位清定中的配位
5.1.1 EDTA的性质
5.1.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的特点
5.2 配合物的稳定牲及共影响因素
5.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5.2.2 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5.2.3 外界条件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5.2.4 条件稳定常数
5.3 清定曲线
5.3.1 滴定曲线的绘制
5.3.2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5.4 金属指示青
5.4.1 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5.4.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5.4.3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5.5 终点误差
5.6 单一离子直接准确清定枘条件
5.6.1 单一离子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
5.6.2 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
5.7 混台离子的分滴定
5.7.1 混合离子分步滴定可能性的判断
57.2 控制溶液酸度法进行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5.7.3 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5.7.4 用分离方法去除干扰
5.8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甩
5.8.1 直接滴定法
5.8.2 返滴定法
5.8.3 置换滴定
5.8.4 间接滴定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反应
6.1.l 条件电极电位
6.1.2 条件电极电位的应用
6.1.3 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6.1.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6.2 氧化还礞滴定
6.2.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6.2.2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6.2.3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终点误差
6.2.4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
6.2.5 氧化还原滴定计算
6.3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6.3.1 高锰酸钾法
6.3.2 重铬酸钾法
6.3.3 碘量法
6.3.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思考题
习题
……
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8章 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9章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