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同性恋人群的认识存在众多错误。例如:认为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影响造成了中国同性恋者的增多,认为凡同性性行为都易导致艾滋病感染。实际上,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各阶层中,同性恋者所占比例是恒定的。当社会主流观念严厉反对同性恋时,同性恋者转入“地下”或处于秘密的基本分离状态,从而造成同性恋者罕见的印象;而在对同性恋者采取积极理解态度的文化中,同性恋者形成自己的社区且权力和文化诉求得以表达,从而造成同性恋者人数众多的印象。近年,许多中国人误以为同性恋者数量大大增多了,不过是越来越多同性恋者由“地下”走出的结果。所谓“同性恋=艾滋病”的说法也是完全错误的。艾滋病的性传播与内含艾滋病病毒的精液及血液“交换”有关。女女性行为因不涉及精液进入,所以女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的情况相当少见。而且,关系固定和专一的男同性恋伴侣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同性恋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最初同性恋被看做是与道德堕落有关的心理或精神疾病,但不久即被认定与道德无关。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研究涉及了同性恋者的大脑性中枢研究、基因研究、家族史研究、幼少年被抚养等个人经历研究、心理和精神卫生研究等诸多方面。国际科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把同性恋视作与异性恋平行、对等的现象。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全面接受了这一认识。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和精神病学界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也基本采纳了这一认识。研究证明,同性恋现象是属于少数人的正常现象,它与异性恋的区别类似于“左撇子”与“右撇子”的区别。首先是先天生理基础的存在,其次是幼儿期的被抚养方式以及个人的心理发育经历,确定了一部分人成为同性恋者。大众社会对其采取态度的不同,只能使这一部分人或是以“地下身份”或是“以公开性身份”的方式生活。社会若采用坚决反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只会引发种种问题,相反则会消除因性爱取向不同导致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冲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