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社会主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4498
  • 作      者:
    张丽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丽君,女,副教授。1973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逊克县。2003年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访学于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著有《新时期干群矛盾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新视野》。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俄罗斯当代政治和文化思潮。
展开
内容介绍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社会主义》以“俄罗斯思想”为核心梳理了俄罗斯思想史,并对俄罗斯思想的主要流派的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提炼,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总结了苏联解体的教训,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宏观的勾勒,并从“俄罗斯思想”的视角对俄罗斯的现代化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荷兰期间,彼得大帝与其他一些留学生先后到造船中心萨尔丹和阿姆斯特丹参观学习,并在阿姆斯特丹东印度公司的船舶制造厂学徒。彼得大帝天天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带领其他留学生,在荷兰专家保罗的指导下制造舰船,于1697年的11月造成三桅巡洋舰“彼得—保罗号”,并获得造船毕业证书。 
  1714年7月27日开始的汉古特战役大败瑞典海军,俄国成为波罗的海的海上霸主。1720年7月,俄军在瑞典登陆,俄军舰队则在格连加姆岛获得大胜,彻底摧毁了瑞典人的海军力量,至此,俄国赢得了北方战争的最后胜利。1721年9月10日,俄瑞双方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宣告持续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结束。由于北方战争的胜利,彼得大帝被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则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 
  1713年,根据彼得大帝的命令,宫廷、枢密院和外交使团由莫斯科迁往彼得堡,俄国首都正式迁至彼得堡这个尚未建成、条件恶劣的边陲小城。首先,彼得堡是俄国通向欧洲的主要门户,是俄国与欧洲交往的捷径,也将是俄国最重要的军港,把这里定为首都表明了俄国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决心,也表明了俄国登上欧洲乃至世界舞台的志向。其次,莫斯科早在蒙古人时期就已成为俄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它远离海洋,是俄国作为内陆国家的产物。随着俄国社会的逐渐西方化,莫斯科已经失去了它的进步意义,它与西方相隔绝,很难呼吸到西方的新鲜空气,已经沦为保守势力的中心。彼得大帝曾不止一次对外国人说,他决心改造俄国人,“把牲口变成人”。在面对自己的臣民时,用词稍有缓和,说他要使“孩子”变成“成年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俄罗斯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
第一节 基辅罗斯时期
第二节 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
第三节 俄罗斯帝国时期
第四节 苏联时期
第五节 俄罗斯联邦时期

第二章 俄罗斯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俄罗斯思想的内涵
一 地缘政治学说
二 文化哲学
三 历史哲学
四 民族理念
第二节 俄罗斯思想的展开
一 萌芽时期
二 形成时期
三 发展时期
第三节 “寻找新的祖国”——“俄罗斯思想”
一 文化的“回归”
二 制定新民族思想

第三章 俄罗斯思想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斯拉夫派
一 斯拉夫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
二 斯拉夫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西方派
一 西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
二 西方派的思想特征
第三节 欧亚主义
一 欧亚主义的历史来源略览
二 欧亚主义的内涵
三 新欧亚主义

第四章 俄罗斯思想的内在张力
第一节 东方和西方的张力
一 俄罗斯的东西方元素
二 东西方张力的结果
第二节 绝对和相对的张力
一 圣洁和粗鄙
二 宗教和尘世
三 救世和超脱
四 现实与虛无
第三节 整体与个体的张力
一 无政府主义与国家化的张力
二 普济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张力
三 村社精神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张力

第五章 20世纪俄罗斯意识形态变迁及其启示
第一节 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安全
一 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 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安全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正确评估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二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 对苏联意识形态几个评估视角的批评
四 苏联意识形态应对挑战的启迪
第三节 苏联晚期意识形态危机及其启示
第四节 俄罗斯新自由主义的迷失
第五节 俄罗斯知识分子充满悖论的文化生命
一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当代命运
二 俄罗斯知识分子两面性的悖论

第六章 苏联解体后的社会主义思潮与俄罗斯的现代化
第一节 俄罗斯社会主义主要流派
一 “传统”社会主义或正统社会主义流派
二 俄共的温和社会主义流派或革新社会主义
三 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
四 “新社会主义”流派
第二节 俄罗斯现代化前景的展望
一 民族理念与民族认同
二 国家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秩序
三 市场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