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初宪政危机中的政治调和思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9877
  • 作      者:
    胡丽娟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胡丽娟,浙江湖州人,1979年出生,2005、2009年先后获浙江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课题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调和思想可谓民国初年知识分子对自1895年以来面对政治社会危机、文化危机所作回应的延续。不仅如此,它还是在宪政危机中出现的一种更为深刻复杂的反思性回应。民初调和派章士钊、杜亚泉、梁启超、张东荪、李大钊、李剑农诸公结合中西经验对民初如何实现民主转型问题的不懈求索,深刻表达了以妥协实现民主转型的政治智慧,是民初极其珍贵的思想资源。为了与文化上的调和相区分,《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民初宪政危机中的政治调和思潮》以“政治调和思潮”概念特指政治上的调和思潮。调和主张在民初思想界度盛行,蔚为思潮,但最终昙花现。
  《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民初宪政危机中的政治调和思潮》选取民初政治调和思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总结民初宪政民主转型的历史经验和思想遗产。
展开
精彩书摘
  《东方杂志》一直是杜亚泉发表政论的几乎唯一的杂志,是其宣扬政治调和主张的家园。但1920年商务印书馆当局顾虑与当时激进反传统的思潮作对会殃及其声誉和营业,要求杜亚泉停止辩论甚至改变观点,于是杜亚泉被迫辞去《东方杂志》主编,转为专事理科编辑工作。由此《东方杂志》主编发生更易,因而其主旨也不再是杜亚泉倡导的调和。于是杜亚泉“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力的政论活动,至此基本上停止”。①
  《正谊》与《中华杂志》由张东荪创办并主笔,刊发了张东荪的政治调和思想。但此两种杂志分别于1914年的1月和6月创刊,却都于次年中就停刊。之前的1913年张东荪主要在梁启超的《庸言》上发表众多政论,包括重要的《对抗力之价值》一文,之后的1915年后继而分别在《甲寅》与《新中华杂志》阐发政治调和主张,但这些杂志都相继不久也停刊。
  《太平洋》杂志由李剑农于1917年3月创刊,李剑农时任主编,编辑人员多为在英、日等国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虽然到1924年才停刊,但自1920年1月的第二卷第九期始就不再刊载李剑农的文章。其间《太平洋》杂志主编亦由李剑农改为杨端六,李剑农倡导的调和思想随之弱化。
  以上几个主要杂志在1920年前或日五四事件前后的停办,或杂志主编更换导致其主旨的变更,致使政治调和思潮失却向社会各界发出声音的重要载体。同时这一现象也表现出自民元兴起并一度盛行的民初政治调和思潮,于五四事件后不可避免地在言论界走向衰微的迹象。
  第二,政治调和思潮内部成员的思想转变与分化,极大地预示着思潮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致命性的瓦解。此种转变与分化以文本选取的六人为例,以其思想改变的程度而言,至少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受苏俄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巨大影响转而成为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以李大钊为典型。第二类是将目光主要投注中国本土,不再于缺乏现实基础的情况下空谈政治调和,转而研究中国社会有别于西方的自身所特有的农民和农村的问题,以章士钊为代表。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 问题意识
二 论域选择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内容结构

第一章 民初宪政危机——政治调和思潮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宋案”与“二次革命”
一 “宋案”:暗地的不妥协
二 妥协抑或革命
三 “二次革命”:公开的不妥协
第二节 中美比较视野中的民初第一次制宪失败
一 会议代表:妥协倾向比较
二 会议组织:妥协氛围比较
三 所制宪法:妥协性质比较
第三节 袁世凯称帝与宪政失败

第二章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之要旨
第一节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精神理念
一 宽容
二 进化
三 自由
第二节 宪政制度
一 宪法
二 政党政治
三 权力分立制度
第三节 市民社会
一 社会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二 社会与国家二分
三 中产阶级社会
 
第三章 章士钊:调和立国论
第一节 为政之本:“有容”
一 好同恶异:“有容”的反面
二 “有容”的内涵
第二节 调和之法:“政力向背”
一 政力向背与暴力革命
二 政力向背与宪法之性
三 政力向背与政党政治
第三节 调和之旨:“调和立国”
一 “相抵相让”以成政治调和
二 针对民初现实的“调和立国”

第四章 杜亚泉:接续主义与力之调节
第一节 接续与调节
一 接续主义:在保守中求进步
二 力之调节:政治力的对抗调和
三 调和之政党:接续与调节之政党
第二节 调和多元的社会结构
……

第五章 梁启超:政力对抗之调和
第六章 张东荪:对抗力之调和
第七章 李大钊:调和之法则与辟伪调和
第八章 李剑农:调和之本义
第九章 一个被历史放弃的选择——以“全赢博弈”模式审视民初政治调和思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