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则:现代危机和克服之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5876
  • 作      者:
    葛体标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葛体标,男,浙江宁波宁海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为西方文论和文学等。在《文艺理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关于法则的讨论是当代西方人文学的蘑要主题。就当代争论所涉,其开端可以上溯到晶达与荷尔德林,而其末端可以关联到南希与阿甘本,中间有德(本雅明、海德格尔、施米特、陶伯斯、施特劳斯以及卡夫卡等)、法(薇依、利奥塔、布朗肖、德里达、南希等)两拨思想家卷人其中。《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法则:现代危机和克服之途》回溯到荷尔德林,揭示了现代性境况中法则的三个危机:“有无”危机、普遍性危机和正义危机。这三个危机都指向了法则的暴力。由此,《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法则:现代危机和克服之途》提出:如何有一个法则,同时又不是暴力的。法则暴力的实质在于它是自我总体化和自我合法化的力量。《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法则:现代危机和克服之途》综合当代思想家,提出了克服法则暴力的三条可能途径:法则的诗意、法则的例外、法则的正义。这三条途径最终可以归结为对荷尔德林法则观念的重新阐释,即法则是严格的间接性。法则不是一种自我总体化和自我合法化的建制,既不是法规也不是法权。法则作为至高者,不是直接的权力,而是严格间接的间隔。法则是神和人、人和人之间的分享和相遇,在法则中人们分享着世界的正义。
展开
精彩书摘
  雅明和拉西斯、布莱希特等人的结识使他增进了对政治的关注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接受。本雅明意识到纯粹的协议手段和非暴力的语言不足以应对法西斯主义。1936年,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结尾呼吁共产主义以艺术的政治化对抗战争美学。而在1940年的绝笔《历史哲学论纲》中,本雅明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弥赛亚思想的主题再次会聚,激发了“真正的紧急状态”,这是关于革命的神圣暴力。
  究竟如何调谐历史唯物主义和弥赛亚主题,或者说如何调谐世俗秩序和弥赛亚王国的关系,这可以追溯到本雅明高深莫测的《神学一政治残篇》。笔者更为认同陶伯斯、索勒姆的观点,即认为这是本雅明1921年左右的早期作品,而不是阿多诺所认为的晚期作品。在这一残篇中,本雅明将世俗秩序和弥赛亚王国严格地区分开来同时又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相互关联。本雅明明确指出世俗秩序不能以弥赛亚王国为目标,而只能建立在幸福观念的基础上。弥赛亚王国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世界历史真正的终结,同时本雅明鲜明地指出只有弥赛亚才能救赎历史。陶伯斯在《保罗的政治神学》中指出:“本雅明有卡尔·巴特式的严厉。这里没有内在性。从内在性出发会无路可走。”①陶伯斯将《神学一政治残篇》与《罗马书》第8章对举,并认为本雅明回应的正是《罗马书》,这得到了阿甘本的响应。在截然区分了世俗秩序和弥赛亚王国之后,本雅明指出人类追求幸福的方向是背离弥赛亚的方向,但是这种背道而驰恰恰加速了弥赛亚王国的来临。本雅明深刻地领悟到世俗价值的脆弱性:“为这种消亡而奋斗,甚至为了那些本来便是自然的人生诸阶段而奋斗,乃是世界政治学的任务,而其手段必须称之为虚无主义。”②人类背离弥赛亚王国的消亡恰恰就是弥赛亚的自然节奏,这种自我抹除、自我消逝的虚无主义姿态使本雅明将自身牢牢地铭刻在弥赛亚主题上。以至于在《历史哲学论纲》的第一条中,本雅明再次宣称历史唯物主义需要神学的帮助才能取得胜利。
  ……
展开
目录
总序 当代西方思想对传统论题的重构
导论 法则的危机
第一章 法则的暴力
第一节 法则的张力
第二节 向总体性开战
第三节 法律暴力和救赎

第二章 法则的诗意
第四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五节 元伦理的居住
第六节 世界之美

第三章 法则的例外
第七节 主权就是决定例外状态
第八节 当代保罗复兴
第九节 弥赛亚式的例外状态

第四章 法则的正义
第十节 自然和法则
第十一节 在法的前面
第十二节 法律、暴力和正义
结语 法则:严格的间接性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