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服由“量”来决定
量越多越容易让人记住
想要让对方理解传递的信息却被轻易忽视是经常有的事。
特别是当对方忙碌的时候,嘴上虽然应付着“好的,我知道了,再联系吧”,但下一秒就可能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面对这类反应冷淡的人,三番五次请求帮助很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但这种死缠烂打的方式确实能加深对方的印象。
比如说,邀请人约会时即使被拒绝也不该轻易放弃。如果一次失败就彻底放弃的话,对方可能连你邀请过她这件事都会忘记。
被拒绝过一次也不要气馁,尝试着去邀请第二次、第三次吧。在这样不懈地坚持过程当中,你的存在就会被对方牢牢地记住。
一旦让人记住了,你的存在就会在对方心中存留,甚至能够打动对方的心。
在这里列举一个心理学的实验依据: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李·麦考勒博士使用虚构的男士剃须水广告,做了一次有关重复和遗忘关系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看5次广告果然比看1次更令人印象深刻。
总而言之,“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人的记忆因反复而受到强化”。
死缠烂打也没有关系,只要通过一遍遍的重复来加强稳固记忆,在对方的脑中留下了印象,就迈出了成功说服人的第一步。
2比起量,用“数目”说服
提出要求的人才能获胜
如果说重复是“量”的话,“数目”就意味着主张看法的多少。
从结论上来说,相比1个主张,人更容易被更多的主张所说服。
有这样一组实验数据:
伊利诺伊州大学的鲍比·卡尔特博士做了一次关于“数目”重要性的模拟审判实验。结果显示,假如检察方只有1个论点,在9分为满分的情况下,判定有罪的评估分数为3.09分;而当检察方有4个论点时,为4.77分;有7个论点时,为4.97分。
换而言之,作为争论焦点的论点越多,检察方的主张就更容易通过,犯人被判有罪的概率也会随之上升。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请求别人什么时,提出的要求越多越好”。
例如对飞机座位提出要求时,
“靠近安全出口的位置比较好”
“不要附近有孩子的座位”
“安静适宜睡眠的位置比较好”等等,
将具体的、能想到的要求全部都列举出来。
我们不知道哪个期望能够得到满足。也许仅有一个,也有可能是全部。
只不过能够断言的是,“如果什么都不要求的话,被分配到讨厌的位置的可能性会很高”。
在公司的企划会议上,只提出自信满满的A方案是不够明智的。因为无论你对这个方案多么有信心,它也不一定能够被采用。
所以,除了A方案,你一定还要准备B方案、C方案以备用。这样,你的企划被采用的概率就会上升。
4更容易说服人的音量
劝说别人时音量要高、声调要低
叽叽咕咕小声说话的人,总感觉令人无法信赖。大多数的人都有同感吧。人们认为越是拥有自信的人就越有底气,说话越大声。
但这个说法颠倒了顺序。其实并不是因为充满自信所以才大声说话,而是因为大声说话增强了自信,让别人看起来很有底气罢了。
马萨诸塞州布兰斯蒂大学一位名为珍妮特·罗宾逊的心理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她把两个男人的会话录制成了语音磁带,让参与实验的人听。而后,再分别以70分贝及75分贝的音量重播磁带。需要说明的一点是,5分贝的音量差值是人类无法用耳朵加以分辨的。
这个实验结果非常令人惊讶。接受调查的人竟认为75分贝的语音磁带听起来“合乎逻辑并且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仅仅提高一点音量,就能使话语更具说服力,更能打动对方的心”。
但这并不是指要将声音的音量成倍加大,其实只要用相比现在稍大2成左右的声音说话就可以了。
学会大声说话之后,接下来要学会尽量低声说话。
从右图所显示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人听到的说话声调越低,就越容易信赖其所说的内容”。
相反地,用高声调的声音说话会给人留下无法信赖、没有共鸣、无能神经质的坏印象。
因此,劝说别人时注意说话音量要高、声调要低。这也是能够让自己看上去沉着冷静、富有才干的关键。
5刺激恐惧心理动摇对方
消极思维模式的效果
现在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多次戒烟失败的人,尝试过戒烟口香糖和戒烟贴但收效甚微。你已经绝望地放弃戒烟了。
但是,如果被医生宣告“现在不立刻戒烟的话,就会导致死亡”,你会怎么做呢?
至少与“戒烟能够使你更长寿”这些积极向上的话语全然不同,一定会强烈地使你感到恐惧吧。
措辞不同竟然能如此改变影响的效果。
在心理学上,我们将前者的消极表现称作为“消极思维模式”,将后者的积极表现称作为“积极思维模式”。
并且,如果单单考虑说服力的话,很明显“消极思维模式的说服力更强”。只要稍稍改变语言的结构,劝说效果就能明显地上升一个层次。
宾夕法尼亚州贝伦特学院的心理学者玛丽·平托分析了全美24本人气杂志(包括《福布斯》《新闻周刊》《VOGUE》等)上刊载的3000多个广告。
研究结果显示,在广告宣传中被使用得最多的手法就是“刺激恐惧心理”,使用频率高达43%。
总而言之,“这样下去的话会变胖了哟”“会生病哦”“不会受异性欢迎哦”等消极语句能够激起人的恐惧心理。
可以说,广告业界中消极思维模式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与刺激恐惧心理所能够产生的特效分不开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