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5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90256
  • 作      者:
    张一兵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应当具备两方面的自觉。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开阔的视野,要有紧紧关注当今世界思想界发展的意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界限逐渐消解的世界,在思想界尤其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要关注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尤其需要这样的自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要求。另外一点,就是要有对我们本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面对的挑战的问题意识。作为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保留有现实社会主义火种的国家,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新的,我们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的,而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自觉。
展开
精彩书评
  与站在国家之墙下的战士不同,坚韧的政治斗士守护着事件引发的空,因为它同事件格斗,在其中国家看不到自己的主性。政治斗士们,只要一个闪光的刹那,去聆听那不可显现的点,于是也忠实于其恰当的名字,最后,他们将被赋予——或者听到,我们不能决定——位置的非位置,即空。
  ——[法]阿兰·巴迪欧
  
  唯物主义,如果还没有变成一条死狗,就会在概念中展现其力量的兴起。它是一种攻击性的哲学。由于其毁灭性的目标和单纯的勇气,它的光辉在象征秩序的裂缝中照亮到更远的地方,并指明它位于其秩序之外。
  ——[法]阿兰·巴迪欧
  
  巴迪欧是对的:反资本主义不能直接作为政治行动的目标,在政治上,这只是反对具体政治对象的行为,而不是反对隐匿的“体系”。然而,如果人们懂得区分目标和目的,不是目标,而是其最终目的,作为它所有行动的平台。
  ——[斯洛文尼亚] 齐泽克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意识形态的几个前提
  我们都很熟悉某种意识形态形式的的描述,这种描述按照一种预先设定的经验现实和理论形式的区别来对科学话语进行区分。
  我们会记得,这个区分组构了一个科学图像,大体上将之定义为既定对象的形式再现。在这种构造中,关键性要素是对象的有效显现。这样的构造可以称之为经验主义。然而,我们是有可能回归到它们先前的形式工具(或设备)那里的,即在数学符号中,显现的对象得到再现,并将之作为支配性的要素。我们于是可以将这种构造设定为形式主义。
  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唯一的功能在于成为其形式结合的术语。构成资产阶级认识论的既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观念的整体,我们通过它设定资产阶级认识论的区别以及联系。
  这正是逻辑实证主义,二十多年来成为盎格鲁一萨克逊国家的主流的认识论,提出了科学统一体的问题。在1938年一篇题为《科学统一体的逻辑基础》的文章中,鲁道夫·卡尔纳普写到:
  a)他清晰地提出我们所感兴趣的结构性区别,“第一个区别我们必须做出”,“这就是在形式科学与经验科学之间做出区分”。
  b)他试图发现一种简化的规则,这个规则允许经验科学的术语能够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科学的术语。例如他提出生物学术语就可以转换成物理学术语:物理学是一个生物学的“充足的化约根基”(sufficient reductionbasis)。这种化约操作的用途让卡尔纳普确认科学语言的统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学”语言是经验科学的化约基础。
  c)他提出关于独一性的语言和第一种形式的科学,即形式科学的人工语言之间的关系。卡尔纳普彻底的符号化分析提升了这个问题,开始于区分两种形式科学的过程最终被简化了。观念就像经验科学、它具有化约能力,可以进行意义分析,并且提炼出细节,这与这种最初的区分的立场和倾向的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个联系既是细节的也是非常特殊的。在其推理的存在中,它并不是立即被化约为既定意识形态的一般形式。此外,卡尔纳普清晰地将其与另一个变量,即逻辑学家蒯因对立起来,例如,在蒯因那里,他试图在结果上消除逻辑和事实真理之间的区别。对于蒯因来说,事实上,让一个变量进入到逻辑运算,可以产生一种在作为变量取值的恒量之上的法则。只有当恒量可以表示具体对象时,它才是固定的。相应地,经验上的“存在”不过是可以指派一个恒量的东西。最终如蒯因所说:“去存在就是去取一个变量的值”[2]:经验是形式的尺度,反之亦然。
  但卡尔纳普和蒯因的对立是同一个问题式下的对立。事实上,蒯因通过否定卡尔纳普的区分来界定了他的特殊使命(他计划的根源),卡尔纳普的目标就是化约(reduce)。如果卡尔纳普的话语将化约作为其本质,对蒯因来说,所有事情就宣布没有必要去化约那些很容易就可以否定的东西。质疑在“事实”和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分是两种话语的共同引擎。
  或者,更准确地说:这种不稳固性和永远废除这种区分的新生,再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诱惑的力量,这剥去了所有接近它们的合适原因。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阿兰·巴迪欧研究专辑
关于意识形态的几个问题
历史社会情势中的国家
民主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的黑羊
拉康与前苏格拉底思想家
阿尔都塞:没有主体的主体性
论共产主义
论巴迪欧的《世界的逻辑》
论辩证法的主体:巴迪欧的辩证法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流亡:阿兰·巴迪欧的转向
谁是阿兰·巴迪欧
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研究
关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
平田清明的市民社会论——(生产)与(交往)是否能够突破(亚细亚式)的挣扎?
新市民社会论与广松哲学——以公共圈与主观际性为中心
广松物象化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介绍未发表的初期手稿
物象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对颠倒的逻辑的阐释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Vcrsachlichung”和“Verdinglichung”
英国新左派研究
英国早期新左派的生平和时代
重新评估英国第一代新左派的政治和社会思想
社会主义和民族性问题:英国新左派的经验教训
构境论的对话与研究
劳动塑形、关系构式、生产创序与结构筑模——关于构境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逻辑袭承
一种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理论——评张一兵的“思想构境论”
思想构境论想说明什么?——答王金福
从原初性的外在符合到模拟性的主体反思——现代性文本学与后现代性文本学的差异
从《回到马克思》到《回到列宁》——张一兵教授访谈
青年哲学论坛
“自然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解读
经济异化与历史超越:赫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贡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背景新探
意识形态:从宏观建构到微观布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流变
中文摘要
稿约
第6辑专题预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