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书集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于一体,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融合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的有关研究、理论概念、案例说明和实务指导。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帮助您通过个体、家庭、团体和社区的介入,来解决上述问题,走出困境。相信无论是普通读者,抑或是专业人员《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书都能使你受益匪浅!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涵盖四大部分内容: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概念框架、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的公共政策和因素、高风险的儿童青少年人群以及协作服务与实务评估,揭示出影响儿童青少年行为的家庭、文化、贫穷及其他环境因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数据翔实、案例生动,具较强的实务性,可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及实务工作者的教材或指导性读物。
为什么一些青少年学业失败
有很多不同的理论都探讨了学业失败问题。Neisser(1986)指出,我们典型地会把学业失败看成是年轻人的一个缺陷。这个概念还经常被推论为,缺陷是由童年早期不同的文化经历或者是一些遗传因素所导致。然而,在被接受为可行性计划上,这些理论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充分的和缺乏实证支持的。而交互性架构则能够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众所周知,如果一位教师或者成人对一个孩子期望值很低时,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相应的表现——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从这一观点出发,当身边的重要成人角色没有积极的肯定、合理的预期和社会赞许时,一个孩子的失败很明显是注定了的。
美国的学生促进联合会(the National Coalition of Advocates for Students, 1985)曾明确指出,指导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师倾向于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很少注重需要儿童运用认知技巧的讨论。他们通过心理测量试验将儿童区分为高成就群体和低成就群体。通过学生的能力进行分段,已在学校中制造了一个等级制度般的体系。
Neisser (1986)主张,可以从一些人类学、政治学和教育学方面解释关于青少年学业失败的问题。当这些观点被整合后,它就给人这样一种印象: 美国文化以成就产生群体差异。美国文化中的几种组成因素促成了这一结果: 社会等级体制是一个相当有害的影响因素(譬如,出身于较低经济背景的儿童在教育上明显比他们那些中产阶层出身的同伴差),学校有时会体制失灵(譬如,比起对那些低收入的少数族群的儿童,他们在中产阶层出身的儿童教育上做得较好),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作用(譬如,教师会以不同的方式接触某一群体的学生——少数群体的儿童、男生、女生和贫穷的学生等),并且在教育系统内也有偏见和压力(譬如,少数族群的男生常常被安置在为行为失调的学生而开设的特殊班级中,男孩在数学和理化方面表现出色而女孩则会逊色)。
Ogbu(1986)指出,在理解学生们的不同成就时应注意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由于贫穷、家庭认知激励的不足(比如,阅读资料的缺乏、儿童早期教育的缺失)、父母教育程度低和缺少社会经验(比如,去博物馆、动物园、艺苑、音乐会),一些儿童会对进入学校受教育准备不足。除了这些因素,种族的、阶级的、性别的和需要改变的机会结构等都可能成为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环境方面常常被忽视的部分是,需要去检查学校的制度性政策和实践,对特定的青少年群体有哪些或隐或现的歧视。在有可能处理学业失败和不同的学业成就结果之前,绝对有必要对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学校本身进行检查,并为适龄学童提供最大限度的平等教育机会而努力。本书的交互性架构有助于对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学校进行分析。
根据Bloom(1976)的观点,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是可教的,如果他们的教师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历程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反馈的话。Bloom的熟练学习理论 (theory of mastery learning)表明,学生们在学习成绩、效率和感情方面的变化是可以被补偿的。支撑这一理论的许多前提性条件之一,是学习者的学习历程(如青少年的认知经历、情感特质、学习动机强度和自尊等)应该为教师所了解,并纳入其教学考虑。学校如何应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历程,会加大或减小个体在学校学习中的差距。调整学习的任务以适合学生个体的需要、提供正确的反馈和使学习者参与进来都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
导言
第一篇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概念框架
第一章 交互性框架: 评价和介入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
第三章 发展中的考虑--评价和会谈
第二篇 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的公共政策及因素
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实务的观察和批评
第五章 家庭和文化对情感和行为问题的贡献
第三篇 高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第六章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第七章 受虐、被忽视和受性虐待的儿童青少年
第八章 学业失败的特殊群体
第九章 物质滥用
第十章 青少年的性、早育和卖淫问题
第四篇 服务的协调和实务评估
第十一章 案例管理和青少年服务整合
第十二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评估
译后记
表
表11社会再适应评估
表21风险、压力、支持来源和对应的相互关系模式
表22研究发现儿童期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表23有利于增进儿童期弹性的因素概要
表31儿童青少年会谈中的发展性考量
表41贫穷的儿童
表42联邦政府资助匮乏儿童及其家庭的主要方案
表71儿童受虐待预防和介入的多层次目标
表81对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特征的了解
表82社交技巧顺序框架
表83社会技巧训练技术
表91高中高年级学生、大学生和青年的药物和酒精使用模式,1988年(%)
表92高中高年级学生中药物使用的流行情况(1987年和1988年)(%)
表93化学物质及其影响
表94 1989年度接受居家治疗的情况(以年龄、性别、种族、基本药物选择、使用方法分类)
表95 1989年度接受住院治疗与门诊治疗的统计(以年龄、性别、种族、基本药物选择、使用方法分类)
表101少女生育率(%)
表111案例管理的倡导模式
表121标准的测量范本
表122观察记录表范本
表123案主日志范本
表124自我评价量表范本278图
图11 TIE:社会工作实务的框架
图12 生态图
图31生态系统评价框架
图121每日破坏行为的次数
图122家访和说话次数
图123每次会谈中的咒骂次数
图124每周到校天数
图125程度和趋势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