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2013年社会组织舆情综述
2013年,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上升为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备受各方关注,社会组织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断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指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广泛发挥。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取消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设立、变更及注销登记等行政审批项目。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云南、安徽、福建等地党委、政府,山西、山东、江西、陕西等地民政厅联合相关部门或单独出台推进本区域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政社良性互动格局逐步形成。
通过系统分析媒体报道及网民观点,2013年中国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舆情出现以下特点。
网络成为社会组织负面舆情信息曝光的主要源头和渠道,社会组织运作监督呈现全民参与态势。广州市白蚁防治行业协会、李亚鹏“中国书院”等事件均是网络爆料人主导舆论的典型体现。社会组织运作透明度最能吸引网民关注,特别是自然灾害发生后(如4月20日芦山里氏7.0地震,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发生里氏6.6级地震,8月份东北洪涝灾害等大灾),在社会公众捐赠热情高涨的背景下,舆论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透明运作、资金使用的关注持续走高。
从舆情数量走势来看,3月份,伴随着全国“两会”召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印发,出现了第一个舆情小高峰;4-6月,舆情事件数量呈现平稳下降趋势,至6月份,舆情数量跌至谷底;7-8月,国家、地方陆续推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举措,舆情数量处于增长态势;9月份,舆情数量达到最大值126条;10月份后,舆情趋于稳定,起伏不大。
从舆情倾向性来看,总体以正面宣传为主。负面舆情信息占5.64%。主要集中在行业协会垄断、基金会信息不公开两个方面。
从舆情信息内容分布看,首先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占比最大,为26.15%,涉及社会组织数量、内部治理等方面;其次为政府培育扶持,包括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工具;最后为管理制度改革,包括社会组织立法、综合培育发展制度、直接登记制度等顶层设计类的宏观信息。
从舆情信息质量综合指数来看,广东省分值最高,报道的社会组织信息数量最多,改革力度较大,创新性工作突出,培育扶持政策工具多样。
从舆情监测、应对情况来看,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社会组织舆情监测工作机制还不能满足新时期各项改革工作的需要。
不足之处在于,各主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公众、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包括:部分网络舆情事件由于主管部门回应不及时,或是意欲进行“冷处理”,主管部门与媒体、社会公众缺乏沟通,媒体与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有关基本知识相对匮乏,有新闻报道中出现对社会组织的误读现象(例如,部分媒体将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混为一体,有媒体将“嫣然基金”表述为“嫣然基金会”等)。
2013年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舆情走势与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进程高度契合:
首先是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进入整体突破阶段。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各地出台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类文件达86个。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