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文丛:逆流而上的鱼》是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长短评文章集,犀利,透彻。
·对于爱情、婚姻等至今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的高论卓见。
·不少篇目皆为第一次整理出版。
·英文作品《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为第一次翻译发表。
·《碎金文丛:逆流而上的鱼》由知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设计,典雅精美。
《碎金文丛:逆流而上的鱼》将选编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的三组文化短评,主题分别为:(一)性别与婚姻;(二)读书与教育。(三)中西社会的比较。这三组文章主要写作于民国时期,是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既相对集中而独立,又具有一定的联系。选文着重人文性、可读性和当下性。篇中所收文章皆为第一次结集出版,大部分连《潘光旦全集》也未收入,非常珍贵。
“时代潮流里的事物未必尽是,社会遗传里的事物也未必尽非。”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于时代变革之际,提出了承续与新变的命题,《?碎金文丛:逆流而上的鱼》即为其相关讨论的长短评文章集。其中谈到许多今日依然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如青年恋爱、幼儿教育、老人赡养等,深具启示。书中不少篇目皆为第一次整理出版,其英文作品《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是第一次翻译发表。
独身的路
中国人对于性和婚姻的观念一向是很健全的。我们也确乎能看出它们的基本重要来。远古不去说他。但从周朝一直到现在,这种观念没有经过多大的变迁。一端有“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一类的哲理,一端又有“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实际政策;《易》首“乾坤”,《诗》始《关雎》,当然也不是偶然的。儒家上场之后,又重之以礼教的大防。在这种情形之下,试问性的轻视和独身生活会有多大发展的希望?后来佛教到来,性和婚姻的观念自未免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似乎并不基本,也并不普遍。
佛教像基督教,也是以独身为贵的,在六朝和唐代的时候,也有过不少的优良分子皈依它,在那时候种族所受的损失,也许不很小,但是这一笔账至今还没有人实地调查过,一时无从说起。但无论这笔账多么大,似乎总比不上基督教在欧洲的那般不可计数,至少利息要轻得多。为什么?第一,佛教的势力虽普遍,皇帝替他做镳客的时候毕竟要比基督教少,不说别的,一个梁武帝就抵不过一个康士坦丁。第二,在佛化的中国,出家和在家的分别很清楚,所以出家的道德观念不侵占到在家的范围里来;所以尼姑和尚,尽管独身,信女善男,照常结合,丝毫没有不合的。在基督化的欧洲便不是这样。第三,在中古欧洲,若优良分子对于神学想有些专门的贡献,势非加入道院,没世独身不可;在中国则男可以做在家居士,女亦可以带发修行,照常可以有婚姻的生活,或有过婚姻的生活而不以为嫌。第四,舍身做僧尼,或为人剃度,虽各有自由,但如相习成风,政府往往出来干涉,例如唐代便有过好几次的禁止的诏令。
后来法种有无嗣续,我们不得而知,但鸠摩罗什的看法毕究要比基督教的看法强多了。罗什纵把性和男女关系看作臭泥,这种臭泥却并不妨害莲花的繁荣。这种看法对于当代的性和婚姻观念不但没有妨碍,并且还有一二分帮助。
总之,从大体看来,中国人对于性和婚姻的看法是很自然的,很近人情的,富有常识的。独身从来不看作一件时髦的事、一件本身合乎道德的事。我们也有过不少的处女、贞女,但“童贞”并不是一个高尚的理想。我们也有过不少的“老小姐”,但社会对她们,但觉得可怜,并不觉得可敬。仅仅这一点便可以证明我们是不能和以前基督教国家相提并论的。最近德国性学专家罕熙费尔德到中国来观察,对报馆记者说,对我也说,中国人在这一方面没有多少病态和变态;我认为他是对的,不是片面的话,也不是客气的话。
…………
第一辑 怎样面对时代潮流
学问与潮流
时代潮流?
经验的标准
刊物与潮流风尚
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再论解蔽
社会学者的点、线、面、体
第二辑 婚姻与家庭
谈婚姻的动机——现代婚姻问题讨论之一
独身的路——现代婚姻问题讨论之二
过渡中的家庭制度
祖先与老人的地位——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之二
性爱在今日——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之三
老当益壮
老妇殉猫
老人问题的症结
家谱还有些什么意义?——黄冈王氏家谱代序
第三辑 妇女与儿童
妇女会组织大纲
再提“妇运”前途——答《女声》半月刊
德国妇女与三开政策
褒扬条例的修正
妇女问题的一个总答复
家庭·事业·子女
儿童公育
未便信托的托儿所
优生与儿童福利
写在“儿童福利会议”后
第四辑 民族健康与文化传统
民族健康释义
民族元气篇
移民与抗战
漫谈拳术与体育
诗词中所表见的民族健康
卫礼贤与中国学院
文教的复古
一棵樟树
废除阴历的教训
迷信者不迷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吕文浩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