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禅师建静房修禅
随着格鲁派势力的发展、僧侣的增加,这座修建刚十七年的禅堂已不适应佛事活动的需要。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佛学高僧贡巴·仁钦宗哲坚赞在山南沟内建一禅堂,供僧人诵经修行。十七年后,仁钦宗哲坚赞按照梦中对弥勒佛的许多悬记,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在今弥勒佛殿处修建了一座明制汉式宫殿。殿内正中用药泥塑造了一尊弥勒佛12岁身量的镀金坐像,佛像高达5米,造型优美,又金光灿灿,犹如铜制镏金佛像一般。内脏装有如来舍利子、增殖舍利(又称舍利母)、阿底峡大师灵骨灰、班钦·释迦室利等大师的萨像和额骨,印度、尼泊尔等地塑造的释迦牟尼小铜像及藏语称“查查”的泥塑小佛像等稀有加持物。故将该殿称弥勒佛殿,藏语称“贤康”。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