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沿革
一、行政区划
1.元代属昭回坊
懂点北京史的人都知道,我们今天的北京城始建于元代,当时叫大都城,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元代统治者将大都城内陆续建成的街巷划分为五十多个坊,每坊都有名称,其中昭回坊的位置就在今天东城区南锣鼓巷及其东西两侧区域。
根据《元一统志》的记载,为大都的街道坊巷“拟定名号”是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但在该书中列出的五十个坊名中却没有昭回坊之名。《元一统志》的修纂从至元二十三年(1286)起,到大德四年(1300)成书,在大德七年(1303)又进行了增补,这说明昭回坊一名的出现应该晚于大德七年。目前从文献记载看,昭回坊之名最早见于元末人熊梦祥所写的《析津志》一书中,记载也很简单:“昭回坊,在都府南。”都府是指元大都路总管府,明清时成为顺天府治,位置就在今天鼓楼东大街东口北侧、交道口西北,正处于南锣鼓巷以北。《析津志》的记载说明至迟到元末南锣鼓巷及其东西两侧区域已被称作昭回坊了。坊名“昭回”,源于《诗经》“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昭回”意谓星辰光耀回转,这应该是与此处紧邻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之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