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接 触到外来的新鲜事物了。自开埠以来,上海洋行、店铺、银行林立,逐渐发 展成为当时中国的商业、贸易中心,被誉为“十里洋场”,处处灯红酒绿、 歌舞升平、一派繁荣景象。到20世纪初,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 都市,有“远东第一城”之称。 “锦泰昌”——老上海最著名的染料行,创办于19世纪末,创始人是一 个名叫邵行银的宁波商人。邵家世代在宁波朱家桥一带经营染料作坊,经过 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当地颇有名气。而邵行银白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经商 天赋,少年时的一次上海之行,让他立下志向,一定要把邵氏的染料行开到 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去,多年以后,他的这个宏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当年,只有二十几岁的邵行银孤身一人从老家宁波来到上海,创办了锦 泰昌染料行。由于经营有方,注重信誉,锦泰昌很快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 日渐昌隆,邵行银也成为了享誉上海滩的殷商。 1907年11月19日,深秋的上海,细雨蒙蒙,在锦泰昌染料行后宅,邵行 银正准备吃晚饭。突然听到前堂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声音听起来十分急 促。敲门的是家里的一位仆人,他告诉邵行银,太太马上就要分娩了。 听到消息,邵行银顾不上吃饭,立即叫上车夫,直奔医院。他刚走进走 廊,就听到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法国女医生微笑着,用并不流利的中文 告诉他:“恭喜你,邵先生,是一个男孩!” 邵行银兴奋地一把抱住法国女医生:“哈哈,我的老六,这是我的老六 啊!”还没容女医生缓过神来,他已经直接闯进产房去了。 妻子一脸倦容地躺在床上,身旁就是已经包裹好的新生婴儿,婴儿的眼 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的邵行银还是如初为人父 一般,难掩喜悦,他抱着儿子,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依据邵家的族谱排行,邵行银为自己的第六个孩子取了个古怪的名字: 邵仁楞。也许今天,人们对邵仁楞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提起“娱乐教父 ”邵逸夫,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邵仁楞就是今天被人们敬称为“ 六叔”的邵逸夫。 邵逸夫的一生注定与电影结缘,他出生于中国电影诞生之初,他的出生 地上海也是中国电影的诞生之地,他的世纪人生也随着中国电影历经艰辛、 坎坷、磨难,最终走向辉煌。但是说起邵氏家族和电影的缘分,还是应该从 他的父亲邵行银开始。 当时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冈0刚传人中国,还处于默片(无声电影 )时期。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电影还是一种特别新奇的玩意儿,谁都不明 白,那么一块儿白布上,怎么能凭空出现山水树木,人物牲畜为什么可以在 上面活动起来?但是,善于经商的邵行银的关注点却与众不同,凭借着敏锐 的商业“嗅觉”,他感到电影这个新兴的行业必将会有一个十分广阔的前景 。 于是,就在别人还在对电影这个新奇的事物充满着种种猜测的时候,邵 行银已经捷足先登,打起了电影的“主意”。耳濡目染之下,邵氏兄弟们也 对电影娱乐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当然也包括少年邵逸夫。 邵逸夫的长兄邵仁杰毕业于上海著名的神州大学法律科,曾经是一位律 师,后来转行到一家银行担任经理,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但是他却毅 然放弃了人人都羡慕不已的高薪工作和如锦前程,在父亲的授意下接手了一 家名为“小舞台”的剧院,并改名为“笑舞台”。 当时的“小舞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经营不利,生意越做越清淡,最 后到了不得不出手转让的地步。然而,邵氏父子毅然决然地把这个“烫手的 山芋”抢到手里,这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如果邵仁杰这么做是因为年轻气盛 、经验不足,可是在商场上打拼多年的邵行银没有理由这样做啊? 就在人们疑惑不解、议论纷纷之时,“笑舞台”隆重推出了邵仁杰根据 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新越剧《梁祝痛史》。优美的越剧唱腔 和表演艺术融合在一起,十分符合当时观众的“口味”,“笑舞台”一炮打 响,大扫此前“小舞台”沉闷冷清的气氛,人山人海的购票场面取代了多年 来的萧条冷落,邵仁杰的名字也随着“笑舞台”出现在上海《申报》的重要 版面。后来,邵仁杰扩大了“笑舞台”的经营,一方面走通俗路线,大演舞 台剧,另一方面也经营影片的进出口生意,一时间颇受欢迎。 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再加上国外先进技术的 冲击,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锦泰昌染料行日趋衰落,邵氏家族的产业就只剩下 “笑舞台”剧院还在维持着惨淡经营。 邵仁杰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毅然于1924年在上海闸北的横滨桥正 式挂牌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并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准备自己拍制电 影。从此,邵氏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将公司取名为“天一”,顾名思义,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邵仁杰认为 ,在商场上不想争天下第一,就不会成为一个好商人。这种不服输,敢为天 下先的精神和勇气在邵家的每个人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再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 有名的“天一电影公司”。在那个长兄如父的年代,邵仁杰的魄力和行事方 式对邵氏兄弟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后来,自感孤军奋战、力不从心的邵 仁杰把老二邵仁棣、老三邵仁枚也招募到了自己的旗下,兄弟们齐心协力, 共同经营“天一”,由此迈开邵氏电影的探索之路。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美国滑稽明星卓别林的黑白无声电影非常流行 。而当时的中国电影都是纪录性质的短片,还没有人敢尝试去拍剧情长片。 邵氏兄弟以敏锐的眼光预感到这将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事业。 1924年,“天一”出品了由邵仁棣编剧,邵仁杰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第 一部长故事片《立地成佛》。影片讲述了一个凶狠残暴、无恶不作的军阀, 在其爱子被打死后,得老僧指点,大彻大悟,遣妻妾、散钱财,放下屠刀, 削发为僧,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影片旨在以人的生、老、病、死和杀、盗 、淫、妄、酒五戒为戏剧的核心,指点人生困惑。由于题材新颖,情节曲折 感人,影片上映后,大受上海市民的欢迎,票房火爆,“天一”成功地掘到 了第一桶金。 针对当时追逐欧化时尚的社会风气,在《立地成佛》上映的同时,“天 一”特别打出“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广告语 ,并以此作为“天一”日后的拍片宗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在那 个华夏民族饱受列强瓜分的时代,“天一”的这一宗旨更是在民众间引起强 烈的共鸣,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从此,一个电影公司用它的起起伏伏折射 了中国电影的百年传奇。 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他们乘胜追击,很快拍摄完成了第 二部影片《女侠李飞飞》。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女侠李飞飞拯救一名被诬不贞 的弱女子的故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武侠片,影片的广告语为“飞 檐走壁之技,稗官野史历见不少,然终出传闻未见目睹,今李飞飞片中眼见 此项惊心动魄之绝技”。其道德诉求为“专崇侠义贞节,一洗时下淫靡浮嚣 的恶习”。影片上映后,更是轰动走俏,几乎是万人空巷。邵仁杰因此有了 “中国武侠片开山鼻祖”的美称。 与这种文化、道德方面的保守立场相对应,“天一”早期的影片多取材 自民间稗史、神话传说、坊间唱本、戏曲剧目、古典小说,如《梁祝痛史》 、《孟姜女》、《珍珠塔》、《花木兰》、《义妖白蛇传》、《唐伯虎点秋 香》、《五鼠闹东京》、《狸猫换太子》等,都十分受欢迎。 此时,正在上中学的邵逸夫也开始关注电影,看到兄长们干得热火朝天 ,邵逸夫实在心痒难耐,就去央求大哥,让自己也到“天一”工作,邵仁杰 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让他到公司做兼职。邵逸夫为此兴奋得好几 天都睡不着觉,而他与电影的不解之缘也从此开始。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永远都是和时代同步,甚至走在时代的 前列,在那个大多数中国人还处在蒙昧状态的年代,看电影却已经成为上海 市民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 而电影公司里更是别有一番风景。进入“天一”以后,邵逸夫对一切都 充满了好奇。他围着各种电影器材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的声音, 时不时问操作机器的师傅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还自言自语,念念有词 。邵仁杰被他可爱的样子弄得忍俊不禁,但还是在他面前摆出老板的威严架 势,警告他不许动手碰任何机器,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P2-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