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圆梦:建筑师邢同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429436
  • 作      者:
    许祖馨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圆梦:建筑师邢同和》介绍了上海建筑设计大师邢同和建筑生涯中的经典作品和趣闻逸事。邢同和设计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鲁迅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等著名建筑,本书描述了他设计建造这些建筑幕前幕后的感人故事,记录了他不同寻常的建筑人生。书中收录了大量邢同和的建筑草图、摄影图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展开
作者简介
    许祖馨,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原育才中学顾问,七一中学副校长。他结合生活和学校实际进行创作,写出了一批受师生、社会欢迎的作品,并相继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和上海市老科协科普优秀讲师称号。其作品累计已达1000多万字、百余本书,如《迈好青春第一步》、《学校一周一活动实例手册》、《新世纪少年素养丛书》、《新时期青少年思想修养丛书》、《太空卫士》、《梦开始的地方》等。曾荣获全国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我最喜欢的十本书奖、上海青少年读物一等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圆梦:建筑师邢同和》既是写建筑师邢同和的建筑生涯,同时也介绍了邢同和与世博的情缘,某种程度上讲迎世博也是邢同和之梦。2001年邢同和是上海第一个出访法国巴黎世博执行局代表团的成员,也是中国政府决定在举办、进行正式中办“园区场馆规划”概念性、可行性方案的第一个原创者之一。2001年在他主持下的世博会规划方案形成,并作为第一轮国际征集中的中国方案。邢同和先后参加了从浦东选址转而定位于浦江两岸的规划构思,不仅作了总平面,还亲自构思了世博会主轴线,标志性主场馆,如主题馆、中国馆,及沿江的外国馆等的初步建筑形态的描述表达、鸟瞰图、想象中的“开幕式”、“闭幕式”场景。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他担任了“世博会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兼总建筑师。在筹备阶段他相继参与旧建筑改造项目研究,主持了世博会样板段的规划设计及建造,完成了2004年至2006年110万平方米浦江镇世博家园的设计和建造,以及最后阶段浦西世博会进出口大门的设计和建造等等,书中对以上这些内容都有详细记述,本书是一本名正言顺的世博献礼书。
展开
精彩书摘
    80年代:攻克一流的“20层病房大楼”<br>    20世纪80年代,飞速发展的上海对卫生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上海医院的房舍、设备明显不够用了。华山医院新一轮的建设又开始了。经过华山医院向卫生局、市里申请,市建委及规划局同意新大楼的设计还是请邢同和主持。<br>    邢同和通过对7层楼房的设计,已经很熟悉华山医院的布局,这次进一步实地调研后他更清楚了解了医院的现状。华山医院地处华山路与乌鲁木齐路交界处,住院部与门诊部跨越马路两边,既不方便也很不安全。住院部内部建筑凌乱,有些房子破旧不堪,院内还有不少凌乱的临时搭建,病房楼分散,专科病房有的阴暗不通风,缺卫生间;后勤设备短缺,连医生泡开水都要通过总务处……总之一切都非常落后。目睹这样的现状,让对医院已经有感情的邢同和很心痛:一所著名医院的条件竟还如此不堪,这次我一定要尽力改善医院的条件!<br>    自从60年代华山医院7层大楼建好后,邢同和对医院很有感情,多次帮助医院做规划,他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华山医院的改造建设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因为按照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不可能把医院全部拆掉重来,医院甚至不可能停业专门改建,只有把新的建好之后才能把旧的拿掉。对华山医院这次改建,他心中有了底:既要有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又要有超前的眼光,每次改建部是全局中的一部分,通过持久的努力不断改进,最终将其改建为一所现代化的、先进的医院。<br>    邢同和在这次楼房设计中先去拜访一些专家听取他们的高见。可要找到这些专家也不太容易,有一位老专家他先后约了四次才找到。第一次去约他,老人到国外访问去了;第二次去约他,又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第三次去约他,老人身体欠佳去医院检查了;直到第四次才约定造访时间。与这位专家见面,确实收获甚丰,他对病房楼如何达到一流水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br>    接着他又走访了不少医生、护士,听取他们的建议。<br>    20层病房楼开工后,他一如既往地深入工地,脚踏实地地指导工作。<br>    1989年,20层病房大楼竣工了,这是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高的医院建筑。华山医院大楼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人们面前,其中运用了好多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邢同和的设计才华和超前意识。<br>    第一,他拆建、改造了许多条件较差的、布局分散的病房,打造了一幢全新的病房大楼,大大改善了通风采光条件。<br>    第二,增加了营养食堂。医院里设置了营养食堂、餐厅、咖啡厅等,医生、员工、病人有了新的用餐、会客环境,医生、患者之间也有了新的交流场所,这_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邢同和从国外引进的。<br>    第三,每个病房都有了独立卫生设施。医院病房以前只有公用的大卫生问,连重病者都要吊着盐水瓶跑很远解决问题,现在则设有了独立卫生设施,大大方便了患者。<br>    第四,设立了当时条件最好、最先进的放射科。<br>    第五,解决了医院的垂直交通问题,这也是本次改建最大的突破。在这幢高层建筑中,医务人员和患者可以通过电梯上下。建筑设计中连急救、疏散时如何行进,平时探视人员如何进出等都考虑到了……这在当时均属国内首创,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先进的。<br>    20层大楼气势非凡,请看:<br>    新建的高层病房楼置身于四周绿化成阴、宾馆与花园洋房林立的优美城市环境之中,充分显示了它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城市医院建设向城市空间、向城市自然环境的因借与挑战,具有积极创造意义。<br>    为了争取安静优美的环境透视,开阔病人与医务人员的视野,设计者有意识地在南面建造开敞的大阳台,让病人在明媚的阳光下远眺色彩斑斓的城市风光、绿色海洋;又在东北角特意设计了病人与家属会见的休息厅,厅中连续的大玻璃窗面向“上海宾馆”、“希尔顿”、“展览中心”等建筑群,仿佛是一轴展开的城市风景长卷,供病人与家属饱览。<br>    走廊的两端也刻意设计成开放通透的空间,病人的视线可以延伸到上海之东的浦江,扩展到上海之西的新虹桥高层楼群。住院病人的世界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病房与医院,而是开阔的城市空间,漫向城市的大地。<br>    这样的设计十分人性化,又符合精神治疗、心理治疗需求,受到医护_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br>    华山医院20层病房大楼的建成,是邢同和设计生涯中一次重要的飞跃。人们给予他很高的评价:<br>    “20层病房大楼是蕴含时代精神的高层医院建筑,是上海旧医院改造更新的一次开拓、探索,也是为新建高层医院带来诸多矛盾、难题寻求较为合理解决途径的一种很好尝试。”邢同和因此被卫生部聘为全国医疗卫生建筑评审专家。<br>    90年代:创建高精尖的“21层病房大楼”<br>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上海提出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大都市,要建设一流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尽快与国际接轨是华山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br>    这一次,是由市领导和医院领导共同出面聘请邢同和主持华山医院的建筑设计任务。<br>    地方还是这个地方,土地还是这点土地。可是要在这里造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医院,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夜不能寐、三餐无味,真是绞尽脑汁、呕心沥血。<br>    多才多艺、见多识广的邢同和,善于从音乐、舞蹈、摄影、戏剧等艺术世界中觅取创作灵感;从自己的社会生活、建筑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br>    一天,他得到了几张漂亮的装饰照片。仔细一看,这些照片是在亭子问拍摄的,但是装饰得非常好,一点也感觉不到房间和空间的狭小。突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上海素有在亭子问、小阁楼、小厢房里唱出好戏的传统,也就是客观环境虽小照样可创作出好作品!俗话说:螺蛳壳里做道场,螺蛳壳虽很小,但能人高手照样可演出一台好戏来。邢同和由此想到,华山医院不是也可利用有限的土地演出一台好戏来吗?他立即拿起了笔,勾画起新的布局来。<br>    他对这幢大楼的设计理念是:要把华山医院中最先进的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好。为此,在新大楼中,他设计了许多高精尖实验室,病房清污分开,病人和医护人员内外通道严格分开,体现新的医疗理念。<br>    他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手术中心,集中了20多个手术室,在这里可以同时做多个高难度的、特殊的手术。清污分开,消毒设施科学化,病人上手术台、换床等都实现自动化。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在21层新大楼中得到充分运用。<br>    新的大楼建成以后,医护人员和病人都感到进入了新的时代,新的理念、新设备的应用使医院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br>    邢同和在设计建造这幢先进的大楼时和他的得力助手陈国亮花费了不少气力。一方面他们走出去学习,对国内外先进医院进行考察访问,到过美国、北京、青岛、武汉、广州、香港和澳门等地。学习观摩激起了他们勇于超越、勇于创新的信念。另一方面,他们向医学界的老专家请教,向归国留学生请教,听取他们关于应该建造怎样的设施、设备,如何布置手术室、实验室等的建议。<br>    除了21层大楼外,华山医院浦东分院也是他担纲设计的,他同样认真规划,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精心打造。在这里他尝试建造一所完全保证医生和病人~一对一,保证病人诊疗私密性的诊室,病人可以预约门诊、配方选药,尝试一种展现关怀、人性化服务的全新医疗模式。浦东分院先后建设了10年,如今已经和美国哈佛大学合作,建成中外合作的新型医院。
展开
目录
    闪光的轨迹<br>    1.东方之韵 神来之笔<br>    2.倾注全部感情的设计作品<br>    3.满怀深情的毕业设计<br>    4.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br>    5.中外合作走出一片新天地<br>    6.黄浦江畔的彩虹<br>    7.“您只比贝聿铭大师小一岁”<br>    8.从平凡到伟大<br>    9.再铸历史文化的丰碑<br>    10.诗化的革命情感<br>    11.画中画<br>    12.苏州河情怀<br>    13.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命活力<br>    14.为APEC会议作准备<br>    15.茅草亭里迎贵宾<br>    16.民族团结的象征<br>    建筑艺术集萃<br>    17.与上海城市一同崛起的建筑师<br>    18.有见地地解读“上海变化”<br>    19.建筑师喜欢登高鸟瞰眺望<br>    20.建筑师的抱负和追求<br>    21.建筑是美的集中表现<br>    22.建筑艺术与建筑保护<br>    23.建筑与艺术<br>    24.建筑设计生涯拾趣<br>    25.梦未成真的创作设计<br>    真情永远<br>    26.邢同和的节假日<br>    27.她的恩泽永留人间<br>    28.莘莘学子 母校情深<br>    29.真情给予无比的力量<br>    30.可贵的团队精神<br>    31.众人心目中的邢同和<br>    32.人民大众的建筑师<br>    33.难忘的漫漫建筑设计之路<br>    放眼国际<br>    34.从上海走向世界<br>    35.罗浮宫和贝聿铭<br>    36.莫斯科留下的深情<br>    37.难忘的贝尔格莱德之旅<br>    38.美国考察二三事<br>    39.行走在友好国家<br>    40.考察奥林匹克举办地<br>    41.明信片收藏的新亮点<br>    42.美国的名人纪念建筑印象<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