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何镜堂建筑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331667
  • 作      者:
    周莉华著
  • 出 版 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承载着“百年中国梦”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无疑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意义。用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的话说:“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某种意义上,我们将国家馆建筑视作中国推出的‘第一件展品’。”它是面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气度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设计实施这“第一件展品”的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何镜堂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
  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建筑大师何镜堂的人生经历、创作理念、教育思想及其建筑作品,展示了何院士丰富的建筑人生和为世人留下的经典建筑。
展开
内容介绍
  何镜堂,1938年4月生,广东东莞人。1965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首届中国“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政协常委。
  创立“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他所带领的建筑创作团队,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及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等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建筑。
  主持和负责设计两百多个项目,获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31项;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出版《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等多部专著,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他培养的近百名博士后、博士、硕士,正成为各所在地建筑设计的骨干力量。
  本书主要介绍了何镜堂的成长历程、求学生涯、建筑理念及其建筑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回到华工,何镜堂夫妇首先遭遇的是如何安顿的问题。陈院长曾告诉他们不用为住房发愁,学校答应给设计院4套新住房,可是现在总务处将这整栋住宅楼改作培训之用,不再分配了。何镜堂一家无处栖身,只好暂住招待所。过去的老师们很关心他们一家,不时去察看校园里有无空房再报告给他们,可是何镜堂夫妇看过之后,不是破败得无法住人,就是还有人居住。招待所不是久留之处,他们不断收到逐客令,女儿何苦被蚊虫叮咬,加上抓挠,胳膊、腿上满是新疤旧痕,她委屈地向北京的大舅哭诉:“广州的蚊子欺负我是外来的,我做梦都想回北京。”
  后来设计院领导说服两个年轻同志,把他们的午间休息房让给何镜堂一家。这房位于一幢筒子楼的四楼,何镜堂夫妇过去一看,原来跟那房子还颇有渊源。这房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建筑系老师同学自己盖的一栋砖拱楼,他们当年还砌过砖呢。那个头脑发热的年代建的集体宿舍,质量可想而知。14平方米的局促空间里面,尚有四分之一空间堆放着前屋主的杂物。这且不论,关键这房在7k房隔壁,厕所对面,南风从厕所吹来,正好灌进他们的小屋。搞建筑的他们很清楚,在广州潮湿的春季和溽热的夏季,住在这种环境里将是怎么样的状况。可是何镜堂夫妇还是很满足,回来一个多月,他们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可以开火做饭了。
  就在这住房悬而未决、一切尚在适应之中的一个月内,他们完成了建筑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工程——深圳科学馆。
  回母校第三天,陈开庆院长告诉何镜堂,深圳科学馆要重新举行设计竞赛,邀请华工院参加,时间只剩三个星期了,你们想不想参加投标竞赛?何镜堂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念头就是:机会来了!他果断地对院长说:“我们参加!”他一刻也不想耽误,当即骑着自行车赶去五山街,找到正在街头买安家用品的妻子,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两人很默契,决定一起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
  何镜堂夫妇坐长途大巴,半天颠簸,到了现场察看地形,并了解了这项工程的来龙去脉。深圳科学馆和博物馆、体育馆、新闻中心等是深圳八大重点文化设施之一,是深圳对外活动的窗口。市里对其寄望甚高,罗市长说:“要让人看后一辈子忘不了。”半年前,筹委会将这些项目分发到各大建筑设计院,科学馆被分配给某部设计院。半年后,主管部门决定重新招标,华工建筑设计院也在被邀请单位之列。
  科学馆位于深圳市中心地带,东南角是深南大道与上步路的交汇点,东面隔上步路与市府大楼及荔枝园相望。人们由深南大道从东向西行望科学馆,视野开阔,基地西、北、南将是高层建筑群,用地紧张而狭长,南北120米(包括南边土丘上的荔枝丛),东西宽只有75米,朝东入口,面向市府大楼。
  科学馆作为特区科技活动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根据设计要求,全馆以会议、学术报告、展览、培训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学术交流的500座科学会堂、85座高级国际圆形会议厅、200座的学术报告厅和70~220平方米的各种形式会议室13间;举办各种科技展览和宣教活动的展览厅室共1600平方米:培训各类人才,开展科普活动的阶梯教室、普通教室和制作室多间;中外文图书资料阅览厅:以及为上述功能配套的辅助用房和管理用房。
  搜集相关资料后,何镜堂夫妇开始了他们的设计构思。在招待所里,除了生活必需品,别的行李都没有开包,何镜堂和李绮霞就开始了他们的“会战”。
  他们综合环境特征和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抓住厅堂建筑这个主题,对各种体形进行了比较和选择,认为主体采用正八角形的平面较为有利:
  八角形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获得较大的面宽,因而有较好的视觉和体量,对沿主干道及市府荔枝园的动向视觉效果最佳。在周围高层建筑群中,比较容易取得体形上的突破而赋予个性。
  八角形的平面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扇形平面组合对以会议组群(包括展览、阅览等)的厅堂建筑比较有利,对会堂、学术报告厅有较好的水平视角和视距,在同样视距条件下,较其他类型能安排更多的有效座位,且声能分布较均匀。八角形平面内可以灵活分割,形成以广厅为中心的放射线形的人流动线,这种布局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交通路线,减少交通面积。广厅既是交通的集散点,又是休息、接待、交流的地方,使面积得到充分的利用。扇形的会议室较之一般矩形布置灵活,座位有效率高,可以形成多种格调的室内布置,从而打破以往一般化的矩形会议室格局,为创造多样化的会议室空间环境提供条件。
展开
目录
引子
青葱岁月
大学时代
名师高徒
一代建筑宗师夏昌世
求知若渴
“文革”年月
回乡路迢
初战告捷
渐露锋芒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五邑大学教学主楼
广西桂林博物馆
大都会广场和中国市长大厦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
鸦片战争海战馆
情系桑梓
东莞市西城楼文化中心
东莞市民广场
东莞莞城可园历史片区城市改造
“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
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校园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江南大学
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规划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新校区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
南京审计学院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令心灵震撼的建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理念·表达
甲方·乙方
一个项目三个大师
建筑的力量
全人类共通的意义密码
专家如是说
扛鼎之作——东方之冠
世界的盛会中国的机遇
百年世博梦
中国的“第一件展品”
问鼎——“中国器”
横空出世——“东方之冠”
合·和
“这件红衣服不好穿”
“一看,中国的”
“我们要用现代建筑语言来交流”
生长·展望
何镜堂的2008
记忆·希望
继续这发现之旅
“世纪之窗”——天津博物馆新馆
“石破天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传统文脉现代品相——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赢在团队
生活值得期待
忙碌而优雅地活着
和美人家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建筑之中有真趣
我爱学生学生爱我
成功=勤奋+才能+机遇+人品
勤奋敬业,善于学习
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敏于行动,敢于竞争
理性务实,追求卓越
以人为本,凝聚合力
管理自我,张弛有道
笃定目标,设计人生
建筑之思——“两观三性”
“两观”
“三性”,
教育之道——授之以渔
学建筑先学做人
从无所适从到有所适从
培养建筑师的综合思维能力
鼓励创新与自我否定
通过实战工程去提高
快捷方式:三到位
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
身兼“三员”,修炼师能
治院方略——启动飞轮
搭建平台指引方向
产学研合体:三赢之道
人才培养:重中之重
“做一百个普通的设计,不如做一个精品”
走向“岭南学派”
岭南文化性格及建筑特色
岭南建筑思想溯源
挟岭南建筑思想走向全国
“是岭南的,更是中国的”
结语
附录
印象
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