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林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45164
  • 作      者:
    (美)罗杰?布伦斯(Roger Bruns)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解读最伟大的总统,一本资料齐全而又准确的传记。
  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谦虚谨慎,幽默风趣,有“卓越的演讲家”之誉。他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维护联邦统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带领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奴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已任。最终他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杰·伽伦斯(Roger Bruns)华盛顿特区国家历史出版与记录委员会的发行总监。在本丛书中还撰写有《凯撒》、《华盛顿》、《杰斐逊》。
  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jr)(1917-2007)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因其父也为著名历史学家,为有所区别,人称小施莱辛格。毕业于哈佛、剑桥大学。1945年29岁时因《杰克逊时代》获普利策历史奖;1966年因《一千天:肯尼迪在白宫》第二次获普利策奖。曾先后担任过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的特别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他9岁时母亲去世;15岁时才开始认字;22岁时经商失败负债累累;23岁时竞选州议员失败;31岁时被取消参选州议员的资格;45岁时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时竞选副总统失败……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146年前,林肯用颤抖的手在《解放奴隶宣言》上签字,400万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美国历史就此改写。
  在当时的美国,也许《解放奴隶宣言》远不及南北战争的结束更令人激动。但146年后,当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站在林肯纪念堂前宣誓时,我们终于明白。林肯那只颤抖的手是如此有力。正如奥巴马所说:“在我的身后,坐着一位、曾尽全力让这一天成为可能的伟人,正看着自己挽救过的联盟。”
  现在,就让我们捧起手中的书,重温伟大的林肯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的主编阿瑟·施莱辛格为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著有和编纂过多种历史著作,均极为畅销,本丛书尤其具有浅显易读的特色。阅读作者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及其背景,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价值和影响。
  ——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  何兆武
  在我国过去的语境中,政治家依其政治立场之不同,或天生为天才,或命定是俗物,不易让读者看到一个真正的、具体的人物。但是这套书让我们看到,政治家也是一个“人”。
  ——出版家、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  沈昌文
  在我看来,进步的历史观比起陈腐的历史观,只不过是不再把成为“英雄”看成某些人的先天特权,而是时势与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杰出的帝王固然是英雄,但像马丁·路德·金、特蕾莎修女这样的人,作为英雄的资格绝不亚于前者。
  ——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秦晖
  不论为善还是作恶,政治领袖都是对时代影响深刻、对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影响深远的人物:或使时代步入光明,或使时代没入暗夜;或使人民安居乐业,或使人民苦难深重。因此,了解、评判形形色色的政治领袖,自然别有意义。
  ——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这套丛书值得赞赏的努力,是图文两证法的精彩融合——左手图右手史的读者理想,得到有机体现,使读者享受文字信史快感的同时,领略通过图片进入当时历史情境的风景。
  ——文化学者、万圣书园总经理  刘苏里
  世界文明蜿蜒曲折,百川归海。无数民众的尸骨跬步成蹊,跨越千山万水,逐渐形成今天的高速公路。《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丛书中的精英分子,是人类轨迹关键时刻的指路牌和里程碑。历史由人民群众书写,但只有英雄豪杰署名。
  ——著名记者、作家  唐师曾
展开
精彩书摘
  那是一八六三年一个天高气爽的十一月天,一万五千名聚集在广场上的群众毫无静下来的迹象,在群众堆的外围边上,似乎排列着数不清的棺木。另外,在焦黑断裂的树木残枝之间,则处处可见马匹的庞大躯体。
  最后,一位高大而蓄着络腮胡,穿着黑衣服的男人,走出来站在群众面前。他开始讲话,声音与来福枪击发的爆裂声一样清脆,他讲道:“八十七年以前,我们的父祖在这片大陆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一直到他讲完最后一个字,群众都全神贯注地聆听“……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世界上永垂不朽。”随后,轰的一阵欢呼声响彻了隆隆作响的田园。
  这一场只有十句话的演讲,历时三分钟,演讲者是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演讲地点则位于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的葛底斯堡。在这里,大约四个月前,有七千名美国人在其国内的大规模内战中,命丧于自己同胞的枪下。这个地点,就像林肯刚刚说的,将奉献出来作为“那些为了国家的生存,而在此地牺牲个人生命者”,生命终点的最后安息之所。
  葛底斯堡是美国南北战争(Civilwar)中最有名的一场战役发生所在地,这场战役是美国土地上所曾打过的最残忍的战争。超过五万人在南部邦联陆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RoberfELee)和联邦将领米德(GeorgeG.Meade)将军率领之大军的激烈冲突中阵亡或受伤。李将军急于为叛变的南部各州赢得最后的胜利,决定攻入北方。一位曾经亲身参与该战役者后来回忆道:“子弹呼啸着飞来飞去,处处嘶嘶作响;大炮轰声隆隆;一阵接一阵砰砰声和轰隆声不绝于耳,遍地尽是烟雾、沙尘、碎片、鲜血、断壁残垣和难以形容的屠杀景象。”在一位士兵的记忆中,战场上的噪音是“诡异和恐怖;是从数以干计人类喉咙发出的呐喊……好像是一种巨大声响的哀号。”
  在这场可怕的战役之后,那数以千计的士兵尸体一直放了数个月都未曾掩埋。最后由于要求建立国家公墓的声音高涨,才导致了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的典礼仪式,在典礼上,林肯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许诺:“这些人的死不会是白白牺牲的。”
  林肯为这次的演说准备得相当用心,但他并未如传言所说的,在往葛底斯堡的火车上,把演说内容记在一个信封背面。虽然群众里有很多人,包括某些记者在内,都对林肯演说的简短感到意外,但这一段演说后来却被刻成了纪念碑,更印在无数出版品上,为日后世世代代学子所记忆和传诵。
  短短二百六十七个字,林肯便抓住了一个以传统自豪,而且全心全意要建立其法律制度的国家之精神。在战争造成的恐怖气氛之中,林肯的演说引起了其国人最深切的共鸣。当南北双方情绪性的分裂似乎还没有和解的迹象时,林肯则希望以兄弟情谊为基础,让国家获得重生。林肯当天的演说中,没有夹杂着个人的多愁善感,也没有加入同党的怨恨情绪。林肯讲得极为平实而且直接: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大陆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孕育自由的种子,为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奉献。
  现在我们身陷在一场伟大内战之中,正可以考验究竟这样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如此执著奉献的国家,是否能长久存在,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伟大战场上碰面,我们来此将战场的一部分土地奉献出来,作为那些为了国家生存,而在此地牺牲个人生命者,生命终点的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十分适切和正当的。
  可是,广泛说起来,我们并不能奉献这片土地,我们也不能使之神圣,更不能使之尊严,因为在此奋斗的勇敢男儿,不管是活着还是已经牺牲,早已使这块土地神圣,远非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世上的人们鲜少会注意到,更不会长久记得我们在此地所说的话,然而他们却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人在这里所做的事;相反的,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继续献身于在此作战的人所曾如此英武的推进却尚未完成的工作,在此地的我们应该献身于在我们面前未完成的伟大工作——由于他们的光荣牺牲,我们更坚定地致力于完成他们曾为之奉献一切的志业——我们在此坚决地拿定主意,要使这些将士的死,不至于白白牺牲;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天眷顾之下,孕育出新的自由;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世上永垂不朽。”
展开
目录
一套开拓视野、有助历史反思的书  推荐序一
传达进步的历史观  推荐序二
左图右史,图文两证  推荐序三
不论是福是祸,领袖能改变历史  原文版序
1  葛底斯堡
2  拓荒区的根
3  新塞勒姆
4  警报声响起
5  斯普林菲尔德律师
6  华盛顿
7  国家分裂
8  中央舞台
9  拯救联邦
10  蓝与灰
11  奴隶制度之亡
12  无止境的战争
13  “为国疗伤”
大事年表
延伸阅读
索引
图片索引
美国历任总统名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