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秦易儒道生态价值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2470
  • 作      者:
    郭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刚(1970-),男,山东临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生态哲学研究。近几年,主持(或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七项,出版专著一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学研究》、《道德与文明》、《周易研究》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获得教育部二等奖、省级三等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先秦易儒道生态价值研究》用“整体子”(Holons)思维来描述中国古代在宇宙生命形式所具有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关联性,把中国古代的生生之道与天人合一看作为生态不二的生存法则,从生存境遇上梳理当代人类的生存应借鉴古代人的生命存在的样态和生命价值实现原则,是能够跨越时空在当代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合理的生态整体观,形成一种基于理性认知和直觉感悟相统一的解读宇宙生命存在意义的价值实现形式和生态思维范式。《先秦易儒道生态价值研究》作者郭刚试图以生态整体观和生命价值观为视角来探究中国古代轴心文明的生态智慧和生命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子提出了“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内含着万物没有亲疏贵贱之差等的平等理念。庄子提出了“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秋水》)的万物形态虽异,而无高下、贵贱之分的思想。说明站在“道”的立场上看,天下万物之间是’不存在高下、贵贱差别的。在此,道家用相对论的观点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认为事物的贵贱与事物本身没有本质联系,因而万物在价值论上是没有本质差异的。所以,万物之性的差异只是相对的,“道通为一”才是万物存在的真谛,“物无贵贱”才是最终的价值取向。道家这种观点批判了那种仅“以物观之”的观点。因为“以物观之”,则会出现“自贵而相贱”(《庄子·秋水》)的结果。也就是说,若站在事物各自的立场上看,天下万物是有差别的。差别的根本在于每个存在物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决定亲疏贵贱,或者说,贵贱之分只是产生于观察者的立场与价值尺度,此是与“道法自然”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的,为一种片面的、狭隘的观点。
  道家正是以天地万物平等的眼光,从万物存在一致性与运动相通的角度看待万物,认为万物都是一体的,都统一于“道”。也正是因为万物统一于“道”,由“道”所生,故而万物是平等的,是没有贵贱和等级差别的。若从生态伦理观的角度来看,道家站在“以道观之”的态度去看世间万物,而否定站在个体(个别物种)的角度上评价万物,或从一己出发所做出高低贵贱之分和尊卑等级之别。若从生物存在价值论的角度看,道家站在“道”的立场上,把人和自然万物看作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用处,因而人和其他物种一样是平等的。进而,人类作为宇宙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是脱离自然的,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不仅与其他所有生命有共同的根源,而且具有共同的存在本质——互相依存的关联性。因而从本质上讲,人类并没有特殊的地位,人类与其他有生命存在物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尊严,都是平等的,这富有“万物平等论”的观点。由此看来,道家的生态伦理平等观,不仅仅是局限于人类智慧者,而是扩大到动植物等生物生命,甚至包括整个宇宙生命在内。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中国古代生命精神的生态意蕴
第一章 先秦易儒道生态智慧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易学“太极”生生之道
第二节 儒家“中庸”应然之道
第三节 道家“无为”适然之道
第四节 易儒道“整体子”生存之道

第二章 生生之道的生态向度
第一节 “阴阳”之道的“整生”路向
第二节 “不同”、“而和”的“分生”趋向
第三节 “天和”、“一齐”的“合生”引向

第三章 生生之德的成性原则
第一节 “日新其德”、“厚德载物”的伦理原则
第二节 “一以贯之”、“天人合德”的和合原则
第三节 “物无贵贱”、“方生方死”的平等原则

第四章 合理合情的生态发展
第一节 “与时偕行”、“节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节 “仁道”主义生态发展观
第三节 “知常日明”、“知止不殆”的生态发展观

第五章 生态意义的生命诉求
第一节 “正性”和顺的生命价值观
第二节 “尽性”应世的生命价值观
第三节 “顺性”适世的生命价值观
小结

第六章 先秦易儒道生态价值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整体观、平等观与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指向
第二节 生态节 制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生态伦理与德性价值:生态文明建设软向度
第四节 “人一物”关系价值生态:生态文明建设的致思路向
结论 当代德性化的生态文明伦理建设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