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治学为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2252
  • 作      者:
    李步云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从1957年进北京大学法律系读本科,到现在学习和研究法律已经五十余载,但能集中精力认真搞研究,只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这三十余年。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和时代里,在改革开放和民族振兴的历史征途中也留下了自己的一行思想足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在地球广袤的土地上.我不过是滚滚长江的一朵浪花,不过是巍巍泰山的一棵小草。现在和未来的一些日子里,我把自己这些微小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薄礼,敬献给养育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敬献给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同事、朋友、亲人和国际友人。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步云,湖南娄底人。1965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兼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东南大学宪政与人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出版独著、合著3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有16项科研成果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治学为人》收录了李步云先生及其学友、弟子等的文章五十多篇。通过李步云先生的一些自我述怀、自序。通过李步云先生与一些学者、媒体的对话、访谈,通过他人对李步云先生的直接间接评价,诠释了李步云先生“求实、创新、严谨、宽容”的治学理念和人生态度。
展开
精彩书摘
    突破理论禁区第一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此前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理论务虚会议,为这次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依照胡乔木等院领导的指示,法学所于1978年11月下旬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大法庭,召开了全国法学界第一次解放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法学所常务副所长韩幽桐主持,副院长于光远、副秘书长刘导生出席会议,于光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当时协助王珉灿同志管科研。这次会议的丰富成果,由我负责整理成一篇详细的会议纪要,以《四个现代化需要民主和法制》为题,发表在1978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这次会议的最大贡献,是强调“必须解放思想,冲破禁区”。所提“禁区”主要有:法律平等与审判独立问题,人治与法制、政策与法律、法制与民主、法制与专政、法制与党的领导等关系问题。还有律师、人权、革命人道主义、法的继承性问题等等。这次会议对法学界的思想解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8年12月6日,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一文,被公认为是法学界突破思想理论禁区的第一篇文章,在国内外曾引起很大反响。我个人曾收到国内不少读者来信,其中一封匿名来信发自陕西农村,说“真担心你被打成右派”。以五种外国文字对外发行的《北京周报》1978年第22期曾对此文作了报道和介绍。民主德国的闵策尔教授曾将此文译成德文在德国发表。我国的《参考资料》1978年12月15日曾登载美联社记者约翰·罗德里克的一篇报道。他说:“中国领导主张,所有的公民,包括敌对阶级的人在内,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中国要彻底肃清封建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即使对资本家、地主和富农,也要遵循司法。”“如果《人民日报》的许诺得到实现,这些阶层的千百万人的命运会有明显的好转。”鉴于这篇文章的重要影响,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不久又主动约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对该文加以论述,以《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题,发表在该刊1979年第3期。由于当时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使用了“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提法,该刊责编曾先后三次向作者提出不能用“公民”而必须用“人民”,否则文章不能发表。考虑到该刊的性质和地位,我作了妥协。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自述、自序
七十述怀
金色年华:沐浴在燕园的阳光里——我在北大的十年
法治征程的足印
我的治学“八字经”
《走向法治》自序
《法理探索》自序
《人权法学》后记
《岳麓法学文库》总序
《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序
《人权研究丛书》总序

第二篇 对话、访谈
“敢开第一腔”的法学家
道德垂范文章千秋
与时代共舞的法学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教授访谈
开拓创新,引领中国法学理论研究——访著名法学家李步云
当代中国法治30年:回眸与前瞻——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教授
未来30年中国人权保障将更广泛
一位法学家和他30年的“法治”情结
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基石
情系人权研究和教育——著名法学家李步云教授访谈
李步云:见证“刀”“水”之争20年
宪法与人权保障
走向法治与和谐——访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教授

第三篇 致辞、短论
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庆典上的致辞
“普世价值”及其他——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论坛”上的讲话
在“第二届法律与宗教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是时候了——南方周末:“60年·60人·60问”
2006年毕业典礼致辞
贯彻中央精神繁荣法学研究
新世纪的期盼
培养博士生的一点想法
办好法学专栏繁荣法学研究
对学生满怀爱心

第四篇 通讯、报道
大学生的最后一课
李步云的“法治”理想与“人权”情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30年30人》·
为了人的幸福
文章千秋桃李满园
1982:以宪法奠基宪政中国梦想
从乡村走出的法学家
“师德标兵”的风采
大师的情怀
中国大学生走进人权法学课堂
一次“尖端、敏感”的人权培训
50年风雨兼程人权路


第五篇 他评、他序
治学为人皆楷模——缅怀恩师张友渔教授
庆贺莫顿教授50华诞
在蒋碧昆教授80华诞庆典上的致辞
《法的时代挑战》序
《法的时代良知》序
《“法治之路”丛书》总序
《汪汉卿法学文选》序
《史探径文集》序
《论程序化法治》序
《宽容的法理》序
《高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序
《依法执政论》序
《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理论研究》序
《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序

附 录
【附录一 同事、同学的鞭策】
步云七十礼赞
我的精神导师
为谋华夏法治篇
看日本学者所看到的李步云教授
人权形态与溶洞之约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走向法治”路途中的风景
心理年轻的古稀老人
读李步云
亦远亦近看先生
道德可垂范文章能干秋
李步云与中国法治和人权
我对步云的认识
勇于理论探索的学者
人间亦自有丹秋
学问人品皆楷模
师步云琐记
从一篇文章谈起
我所认识的李步云先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治学严谨为人师表
真理的勇士改革的先锋
贺李公步云册载学涯庆典及七秩荣寿
秋天的记忆
我与步云兄
……
【附录二 学生、亲人的祝福】
【附录三 好友、新月的鼓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