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胡适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5792231
  • 作      者:
    章清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
  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
  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杰出学者、教育有。
  《胡适评传》以胡适一生的重大学术活动为经,以其相关的个人生活为纬,纵论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中收人物”之一胡适的成就与失误。从胡适的求学生涯,到首倡文学改良、促成新文化运动;从撰写《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到整理国故、探研禅学,重番《水经注》案……凡此种种,无不贯穿着胡适终生力倡的“科学治学方法”思想;无不表明胡适在文、史、哲诸多领域内实际发挥着总结既往开拓未来而成为开一代学术风气的新典范。
  《胡适评传》持论公允,材料广博准确,文字平实畅达,实为近年来胡适研究的鲜见佳作。
展开
作者简介
  章清,1964年10月生于四川。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专业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胡适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等书,涉及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的论文有30余篇,主要有《近代中国留学生发言位置转换的学术意义兼论近代中国学术样式的转型》(《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传统:由“知识资源”到“学术资源”——简析20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失落及其成因》(《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学术社会”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权势网络”——<独立评论>群体及其角色与身份》(《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胡适评传》胡适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展开
精彩书摘
  记述名人年少时期的传记作品通常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即从传主年少的一些活动中努力发掘未来成功的端倪,于是名人成功的背后往往都能推导出来其年轻时令人惊讶的早熟事例。这倒多少应验了R·G·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书中所阐述的重要理论,一切过去的历史都必须联系到当前才能加以理解,过去的一切都活在史学家的心灵之中,历史研究不是单纯对过去的复述,而是对过去的复活。这同时就意味着,人不仅生活在一个各种“事实”的世界里,而且更生活在一个各种“思想”的世界里,一个人的思想理论改变了,他和过去世界的联系也随之改变——过去的一切似乎都耐人寻味起来。
  有关胡适年少时期的材料就是用这种传统方式论述的,而且绝大多数还来自于胡适功成名就后亲撰和口述的《四十自述》和《胡适的自传》。
  1891年12月17日,胡适降生于业已成为中国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城市上海的大东门外。当他在襁褓中睁开双眼,因为为官的父亲的频频调防,就开始随母亲四处奔波,由上海而台南,而台东,到四岁那年才回到家乡安徽徽州府绩溪县上庄村。胡适早年的发蒙教育正是在这里开始的。谈到九年的家乡教育,胡适总是很亲切地怀念着父亲、母亲的恩惠,他曾颇不恰当地称他的父亲胡传是“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一个牺牲者”,其实,更恰当的评价或许应该是,胡传是笃信宋儒,崇奉理学因而较有德性修养的正统派儒家官僚。浏览对其生平和思想的叙述,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说明他不是生活在儒家的精神世界里,表明其识见超越了传统士大夫。更重要的,尽管胡传认定胡适天资聪颖,应该读书,这对作为胡家第一个真正走上读书致仕道路的幸运儿来说,颇有传递衣钵的意味,也确乎有心着力扶持,但在胡适回到家乡那年他就在厦门遽然辞世,因而除了在台东时曾教胡适识字外,对胡适的读书生活再也谈不上有什么直接的影响。
展开
目录
总序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英文提要
引言胡适的出现及其学术思想的背景
第1章  渊源有自:传统与现代文明孕育的弄潮儿
1.1 传统的乡村教育
1.2 上海求“新学”
1.3 思想与志业的定型
1.4 青年时期逐渐领悟的“科学方法”

第2章  筚路蓝缕: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2.1  文学革命首举义旗
2.2  “中国哲学史”的震撼
2.3  输入学理再造文明
2.4  “重新评估一切价值”

第3章  有容乃大:整理国故与考证小说
3.1  国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3.2  从哲学史到思想史
3.3  小说考证与“新红学”的诞生

第4章  海纳百川:“禅学案”与“传记热”
4.1  禅学研究的毁与誉
4.2  传记文学的身体力行
4.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晖

第5章  慎终追远:晚年的思想与学术
5.1  五十年代的胡适
5.2  “《水经注》案”与学术的研究迷途
5.3  最后的辉煌
结语  但开风气不为师:现代学术的肇端及其内在的限制
胡适学术行年简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