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真假鲁迅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4963
  • 作      者:
    倪墨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倪墨炎,浙江绍兴人。<br>    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业余著有:《鲁迅旧诗探解》、《鲁迅的社会活动》、《鲁迅后期思想研究》、《中国的叛徒与隐士:周作人》、《鲁迅与书》、《鲁迅与许广平》(与陈九英合著)、《现代文坛偶拾》、《现代文坛随录》、《现代文坛散记》、《现代文坛短笺》、《现代文坛内外》、《倪墨炎书话》、《现代文坛灾祸录》、《文人文事辨》等。这些著作正在补充、修订、整合,将重新出版。新的著作,亦当陆续面世。<br>    主编的《书友文丛》,收有夏衍《风雨故人情》等20种。与陈九英合编的鲁迅同时代人回忆鲁迅的文集,已出版许寿裳、郁达夫、许广平、周观五、许钦文、冯雪峰等的6种。<br>    曾兼职创办并主编《编辑学刊》7年,又曾兼职创办和主编《书城杂志》5年。
展开
内容介绍
    倪墨炎先生是国内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他在鲁迅研究的长途上多年跋涉,成果累累。新世纪以来,倪墨炎先生的鲁迅研究出现了新的突破。他的这些研究成果,拓展了鲁迅生平和作品的实证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的鲁迅研究。现将这些文章结集成书,反映出鲁迅研究新水平,使读者了解真实的鲁迅。
展开
精彩书摘
    茅盾在《我和鲁迅的接触》(1976年《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中说:“关于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的胜利,国民党是封锁消息的,上海一般人直到很晚才知道。一天我到鲁迅那里谈别的事,临告别时,鲁迅说史沫特莱昨来告知,红军长征胜利,并建议拍一个电报到陕北祝贺。我当时说这很好,却因为还有约会,只问电报如何发出。鲁迅说,我交给史沫特莱,让她去办就是了;又说电文只要短短几句话。当时我实未见电文原稿,因为鲁迅还没起草,以后因事忙,把此事忘了,没有再问过鲁迅,也没有问过史沫特莱。不知史沫特莱如何把这个电报拍出去的,现在相传是通过第三国际从法国转的,这只是猜想而已。”<br>    茅盾在1984年出版的《我走过的道路(中)》中说:“一九三六年春节后的某一天,我照例到一些老朋友家去‘拜年’,也到了鲁迅家中。告辞时,鲁迅送我下楼。走到楼梯中央,鲁迅忽然站住对我说:‘史沫特莱告诉我,红军长征已抵达陕北,她建议我们给中共中央拍一份贺电,祝贺胜利。’我也停住脚步道:‘好呀!’鲁迅继续往下走,又说:‘电文不用长,简短的几句就行了。’我点着头,转念又问道:‘可是电报怎样发出去呢?’鲁迅说:‘交由史沫特莱,她总有办法发出去的。’这时我们已走到楼下,见厨房里有人,就没有继续谈。我因为还要到别人家去‘拜年’,就告辞了。后来因为别的事,见到鲁迅也没有再问起这件事,以后也就忘了。直到四月底冯雪峰从陕北到了上海,才告诉我:‘你们那份电报,党中央已经收到了,在我离开的前几天才收到的。’由此猜想,史沫特莱一定是把电报寄往巴黎,再转莫斯科,才发电报到陕北的,所以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br>    茅盾在一些文章、书信、谈话中,也涉及这封信,内容大致和上面所引的两段文字相似。茅盾并不否认有过此事,但情节大都根据冯雪峰所言和《大事记》所载编成,而和已发现的这封信的情况出入很大:1.冯雪峰说是电报,茅盾也一直说是电报,现在明摆着是一封信;2.冯雪峰说是“庆贺长征胜利”,茅盾就借鲁迅之口说是“庆贺长征胜利”,而此信却明明写的是“红军在山西的胜利”;3.《大事记》中所记祝词只一句话,这句话传之久远,茅盾就借鲁迅之口说“电文不用长,简短的几句就行”,不料却是一封不长不短的信;4.因为冯雪峰说过“是史沫特莱搞的”,茅盾就说成是史沫特莱策划和拍发电报;由于冯雪峰说电报是“转转折折地送去”的,茅盾就想象电报“是通过第三国际从法国转的”,但还赶紧加上一句“这是猜想的”;5.由于《大事记》中把鲁迅祝贺信列在“一九三六、二、二十”的项下,不少人误把日期理解为祝贺电报发出的日期,因而茅盾把鲁迅和他商量此事定在“春节后的某一天”,现在看到此信所署日期是“三、廿九”,都快清明节了,怎么还“拜年”呢?从以上几点看来,茅盾的这两段回忆文不是出诸他原始的记忆,而是参照冯雪峰和《大事记》的说法虚构的。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要是鲁迅、史沫特莱确曾发过这么一个电报,只是忘记告诉他了吧,他怎么能毫无根据地就否认此事呢?第二,新中国成立后,他是这封信的唯一健在的当事人,为了顾全大局,他也不能对此事“一问三不知”。他认为顺着权威的冯雪峰的说法和权威的《大事记》的记载去说,总不会错的,也就这么说了。<br>    然而,在盛传鲁迅、茅盾打电报或写信祝贺红军长征胜利的情况下,每当他谈起此事时,他都坚持两条底线:一、电报是鲁迅起草的。他把这份光荣、这份功劳,归之于鲁迅,决不往自己身上拉;二、他没有过目,“我实在未见过电文原稿”,也从未有人告诉过他电报的内容。直到他晚年写回忆录的时候,他仍坚持这两条底线。<br>    五、许广平的说法是重要旁证<br>    许广平说过:鲁迅从事的涉及机密的事,她注意纪律,从不过问。但实际上,她是鲁迅的助手和伴侣,鲁迅所参与的每一件机密大事,她都知情,如会见成仿吾、会见陈赓等等。只有鲁、茅联名信的事,她却全然不知。在《鲁迅回忆录》中,她这样写及此事:“正当日寇步步深入,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候,幸亏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立即兴师抗日讨敌,因此使鲁迅如释重负,以无限感激的心情,与朋友一起向延安的党中央拍去电报表示祝贺,说‘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希望’。”打电报祝贺红军胜利是一件大事,许广平竟只写了这么简单的几句。而这简单的几句,还是参考冯雪峰的说法和《大事记》的口径写成的。除了把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错写成“延安”和那句“电文”的文字略有变动外,可说没有她自己的东西,是人云亦云。如果真有史沫特莱的策划,如果真有鲁、茅的“楼梯中央”商讨,如果真有什么“别人代写,鲁迅过目”,她总会有所见有所闻而能提供一些线索吧?如果策划、商讨、过目都在外面进行,鲁迅回家总要和她谈起吧?像和苏区来的成仿吾在咖啡店相见,不就一回家即告诉许广平了吗?然而从许广平所写的关于联名信的这段文字看,她真的全然不知此事,好像此事根本没进过鲁迅家门,根本没碰到鲁迅身上。<br>    六、冯雪峰还有补充回忆<br>    在看到《斗争》上发表的《中国文化界领袖××××来信》的全文后,可以肯定地说,冯雪峰和《大事记》编者都没有见到过《来信》,他们都是根据传闻而写而编的,所以才会相互矛盾,以致扑朔迷离。而曾经被经典似地传播了大半个世纪的那句“电文”,现在也已查明,是《斗争》上同期发表的另一封信中的句子,是被张冠李戴而来的。<br>    ……
展开
目录
自序<br><br>第一辑<br>此信不应编入新版《鲁迅全集》<br>关于“鲁迅茅盾致红军信”的探讨<br>关于“鲁茅信”的争论及其“句号”<br>一段争论中有代表性的文字<br>鲁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缉”的真相探讨<br>鲁迅是否遭段政府“通缉”再探讨<br>“五十人名单”怎样成了“通缉密令”<br>“三一八”惨案中烈士有多少<br>论《两地书》的成书与出版<br>鲁迅著作的题目不应任意改变<br>许广平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难<br>关于《惜花四律》作者是谁的争议<br>怎样评论鲁迅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对“挑战经典”和“颠覆鲁迅”的说法质疑<br>关于出版鲁迅著作和全集的议论<br>《鲁迅译文集》应该重印<br><br>第二辑<br>应尊重鲁迅故居的历史原貌<br>鲁迅住广州白云楼哪一端<br>鲁迅八道湾故居保留后的三愿<br>“未庄”、“鲁镇”在绍兴吗<br>鲁迅诗稿手迹的谜案<br>鲁迅诗稿手迹的出版“无假不成书”<br>鲁迅照片出版的曲折历程<br>鲁迅、萧伯纳“七人照”摄者是谁<br>鲁迅之画的真真假假<br>鲁迅的“名”和“字”及其使用<br>鲁迅的“谱名”、“别号”及其他<br>鲁迅与汉石刻画像<br>请继续发表鲁迅所写汉画像说明<br><br>第三辑<br>鲁迅同时代人的真实回忆<br>恢复许寿裳著作的原貌<br>许寿裳为写鲁迅回忆录而献身<br>郁达夫心目中鲁迅的崇高形象<br>许广平深情谈鲁迅的写作和生活<br>许钦文忆鲁迅的师和友的情谊<br>周冠五对鲁迅的“自家人”的回忆<br>冯雪峰回忆1928至1936年的鲁迅<br>鲁迅会见陈赓的时间和次数<br>谈谈“鲁迅=NOTHING”的说法<br>唐弢《琐忆》的真实性质疑<br>关于唐弢《琐忆》的一场争议<br>关于邵洵美“狱中所托”两事<br>所谓“邵洵美狱中重托”是虚构的故事<br>三味书屋“新说”质疑<br>关于黄萍荪<br><br>第四辑<br>宋庆龄促鲁迅医病书的两种版本<br>殷夫《孩儿塔》插图为何真容难现<br>阿Q的名字怎么读<br>关于鲁迅的《阿金》<br>鲁迅怎样对待新村主义<br>关于“牛奶路”<br>关于“夜濯足”<br>鲁迅“起信三书”指的是什么<br>关于越剧《孔乙己》的几个问题<br>胡改乱编鲁迅作品会使鲁迅作品亡<br>鲁迅收藏的周作人著译<br>鲁迅出殡时抬棺的人数<br><br>第五辑<br>南京国民政府是否通缉过鲁迅<br>《可爱的中国》手稿在许广平保险箱里吗<br>方志敏1922年就与鲁迅有联络吗<br>鲁迅究竟富裕还是寒酸<br>请疏解“疑案”而不要传播流言蜚语<br>关于《魔崇》必须说的几句话<br>鲁迅是周恩来的叔叔吗<br>鲁迅研究圣地也有这样的事<br>为人写序者的责任<br><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