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br> 原名萧秉乾,作家,翻译家,祖籍黑龙江,1910年生于北京,1999年2月11日逝世于北京。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文艺报》副总编、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br> 忆萧乾先生<br> ◎舒乙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br> 潇洒的人<br>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br>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br>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别看,萧乾先生也跟大家一样,受尽磨难,中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一个接着一个,文革中几度自杀未遂,但,终究是活了下来,到了大气候阴转晴的时候,过上了好日子,萧乾先生的天性立刻浮现出来,仿佛一粒千年莲子遇到了水,本性不改,又顽强地复苏,冒芽,长叶,还能开花结籽,依然婷婷玉立,美丽无比。<br> 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西服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br>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来一两个客人没问题,还有地方坐;人一多,三五个,就麻烦了,坐不下,因为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第一,搬家累死人,有钱昌照先生的前车之鉴;第二,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br>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br>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br> 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板,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br> 譬如:书桌下层的抽屉都拉出来,呈裸露状,不用弯腰。<br> 譬如: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br> 譬如:名片都分门别类地放着,按人名、机关、国籍,各装一本,找着方便。<br> 譬如: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br> 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br>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br> 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br>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指着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br>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br> 勤劳的人<br>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br> 萧乾先生是巴金先生和冰心先生的好友,属于密友那一类型。巴金先生说他佩服几个人的才华,一是曹禺,一是沈从文,一是萧乾,他自愧不如他们,说才能要差好几倍。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儿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br> 萧乾先生在北新书局当学徒时就认识冰心先生。他常被派去冰心家送稿费或是取文章。冰心先生那时二十多岁,已是大作家,比他大十岁。后来别人叫他先生,她则始终称他为小弟。她的孩子吴冰、吴青则称他为“饼干舅舅”(萧乾先生原名萧秉乾)。萧乾先生有过几次婚变,冰心先生常跟他开玩笑,一进门就问:“又离婚了吗?”她很清楚,自从有了文洁若之后,萧乾先生的家庭生活终于完全稳定了下来,他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玩笑归玩笑,冰心先生很佩服萧乾先生的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br> 翻译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最大的挑战。文洁若当翻译家当了三十年,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但她最想翻译的是《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翻。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br>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br> 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章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br> 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br> 《尤利西斯》译本出版后,通过傅光明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了全部萧、文二氏的《尤利西斯》译稿。这是个大宝贝。仔细翻看这份译稿,发现那上面每一句译文萧乾先生都重新译过。意思是文先生“硬译”过来的,正式的词句已是萧乾先生“意译”过来的,后者充满了文采,通俗,流畅,上口,是纯粹的中国话,成了美文。<br> 我不止一次说过,这份译稿是个活教科书,能教人怎样写文章,怎样改文章,怎样让文字变得活泼生动,怎样变得漂亮。它是个活样板,学写作的人可以从中偷学到许多窍门。这样的活教材很难得,比那些《写作技巧指南》要实在得多,高明得多,而且多达上千页,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并且,是写博士论文的好题目。<br>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他的字龙飞凤舞,越写越大,到最后,一张纸装不下几个字,一会儿就写一大厚摞。文洁若先生负责给他抄稿,有时萧乾先生一天写下的东西,文先生要花上一晚上,甚至外加一整夜才抄得完。<br> 就这样,萧先生成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br> 我说过这样的话:<br> 看过火山喷发吗?<br> 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