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史前文化丰厚、传说众多,而我国历史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三位最早的人物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史称“三皇”,他们都与曲阜有着许多关联,泗河之水是他们的生命之源,他们都在泗水流域生活过,史籍中多有记载。
伏羲即太吴,风姓。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相传他是人首蛇身,故有“龙的传人”之说。他睿智聪慧,根据世间万物的变化,发明了八卦;又结绳为网,并传授了渔猎的方法。他的一系列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刘道原《通监外纪》:“太吴命大庭为居龙氏,造屋庐。”《通纪》:“鲁有大庭之库在曲阜”,《路史》注:“库在鲁城中曲阜之高处,今在仙源县内东隅,高二丈”。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列八证证明伏羲、舜帝源于泗水。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贡献颇多的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水利灌溉技术。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又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史记·索隐补遗·三皇本纪》、《帝王世纪》亦云“炎帝都于陈,又徙鲁”。《帝王世纪》云:“神农又营曲阜。”《郡国志》云:“神农自陈徙于此,昔大庭阪。”此言是说炎帝自陈到从前太吴大庭阪的地方。《通记》亦以大庭为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日黄帝。”其他文献资料大抵如此,均说明黄帝生于曲阜的寿丘。宋代时因曲阜寿丘为黄帝出生地,宋真宗下诏将曲阜县改名为仙源县,并于寿丘建造景灵宫太极观。
曲阜城内旧有伏羲庙,所创年代不详,清时改称三皇庙,奉祀伏羲、神农、黄帝。
炎帝之号。《后汉书》载:“鲁县有牛首亭”,“牛首亭”应该是纪念炎帝之迹。清修《阙里志》云:“神农祠在鲁城归德门外,今村名犁铧店,神农试耕之所也。旧有坊日‘粒食之源’,今废。又神农开市处坊曰‘日中古市’,在曲阜城内城隍庙之南里许。……谯周云:‘炎帝居大庭’,《寰宇记》云:‘曲阜,炎帝之墟’,故鲁多神农之迹。”
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播百谷草木,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等,他首先统一了中华民族。《史记·五帝本纪集解》曰:“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五帝通常指的是:少吴、颛项、帝喾、尧、舜。
少吴金天氏,名挚,字青阳,一日玄嚣,已姓,传为黄帝之子,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少吴在位期间,因修太吴之法,故称少吴。设工正、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以鸟命官(其实是用不同的鸟作各少吴部落的图腾)。《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崩葬云阳。”颜师古注日“云阳在曲阜”。少吴陵墓就坐落在皇帝出生地寿丘之北三十步。
颛顼,姓姬,号高阳氏,传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王世纪》:“颛顼生十年而佐少吴,二十而登帝位。”是说他幼年曾在叔父的“少吴之国”,10岁时就帮助治理国政。《吕氏春秋》载:“帝颛项生自若水,实处穷桑(曲阜)”;清修《阙里志》云:“颛■祠在曲阜城外东北,今为玄帝庙,故老传为古颛顼祠。考颛项城在曲阜东南山中。”
帝喾,姓姬,传为黄帝的曾孙。《史记》所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日■极,蠕极父日玄嚣,玄嚣父日黄帝。……高辛于颛项为族子。”由此而知,帝喾为少吴(玄嚣)之孙,且为颛■之族子。《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日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见玄鸟堕其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都说他与简狄因玄鸟生契。帝尧及商、周二族为其后,皆源于东方少吴族属。
尧,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传为帝喾之子。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云:“案《皇览》日尧冢在济阴城阳,刘向日尧葬济阴丘垅山,《吕氏春秋》日尧葬谷林,皇甫谧日谷林即城阳”。“《括地志》云:‘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郭缘生《述征记》云:‘城阳县东有尧冢,亦日尧陵,有碑是也’。《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城阳县也。,”由此确定尧冢在今山东巨野西而定陶之北; 《泗水县志》、 《泗水地名志》均载泗水有尧山,又名无影山,“世传为尧王之坟墓”;曲阜北有石门山,即上古之云云山,山前有古墓,世传为尧王坟。此三墓之位置,其一在曲阜东域,其二在济宁西邻(现属鄄城),其三在曲阜境内之北。曲、兖之间旧有尧祠,传为尧王故地。《元和郡县志》记:“尧祠……在兖州瑕丘南,洙水之右。”《滋阳县志》说尧祠“在县城东七里,今属曲阜县”。《滋阳乡土志》又谓尧祠“在郭家村,汉熹平四年建,宋治平元年重修”。清修《充州府志·祠庙志》云:“尧祠在城东七里,不详所创。唐翰林李白有尧祠诗,宋学士李叻有尧祠碑记。”此四款均称尧祠在曲阜兖州之间。
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传为黄帝的第九代孙,颛顼第七代孙。《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孟子·离娄下》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诸冯在泗水东今平邑域内。弯蒙山之阳,:冯;负夏,亦称负瑕,周时为鲁邑,汉改为瑕丘县属山阳郡,南北朝时宋元嘉中始为兖州治所,即今兖州;鸣条,在河南长垣西南。这样,舜帝的生活轨迹就清楚了,也就不难看出舜帝生于泗水上游的诸冯,沿泗河西下,经过曲阜、兖州,到达菏泽,最后卒于河南长垣。
《泗志钩沉》记:“颛顼封其庶子穷蝉於姑幕,徙封少典氏于颛臾”。“姑幕传子敬康,至孙勾望浸衰,帝乃封白马于其地,而以一都之地徙封勾望于‘邵’”。“尧封崇伯兼有少典、姑幕及沮吾之地”。由此可知,舜之祖颛项、穷蝉、勾望等均在泗水,那么,舜源于泗水也就无可置疑了。泅水东南有历山,近历山有历山村、舜帝庙村、临(雷泽)湖村、娥皇女英台、牛犁沟,其东有诸冯村、桃墟(姚墟)村、颛臾村等,至于“陶河滨”,可见《韩非子》“东夷之陶若瓠,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说明亦在东夷之地,考方圆数十里之内,与舜帝所涉地名无不一一相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