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清民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81958
  • 作      者:
    杨湘容著
  • 出 版 社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晚清民变研究》内容为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变是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民众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如同神经末梢一般对社会有着最直接的感触,国家事态的任何变化,都会在他们的生活中产生波澜。因而一旦社会稍有蛛丝马迹般的变动,他们便会敏锐地感受到,从而产生最“原始”的反应以努力维持自己的生活。所以每当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灭亡的时候,随着局势的动荡,民变的频率也愈加高涨。辛亥革命前十年亦不例外,处处“人心不靖”、“人心浮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变高峰。
展开
精彩书摘
    (6)民变个案的研究。清末十年一些对当时社会造成广泛影响的民变个案也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如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就是比较吸引史学工作者目光的民变事件。关于该个案,其发生的原因以及事件中的官绅斗争是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其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婷认为灾荒直接导致了长沙抢米风潮的爆发,“连年灾荒使社会生活紊乱、道德失范、人性扭曲;而政府赈济灾荒的措施不能达到安抚灾民的目的,又为民变爆发提供了某些偶然因素”。朱圆满则侧重于经济学视角,从五个方面解读了梁启超对长沙抢米风潮的经济观察。第一,通货膨胀和政府滥铸铜元是导致米贵的政治经济根源。第二,政府的财政政策亦难辞其咎:首先,政府肆意加重农民负担是百物腾贵的直接原因;其次,不合理的税收制度使得贫苦农民逐渐失去经济自立能力,从而沦为社会的边缘人群;再次,盲目推行扩张的财政政策致使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第三,工资低、就业困难和人民的贫困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导致饥民、失业者以及那些拿着过低“庸银”的工匠成为长沙抢米风潮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第四,全国性的农业萧条和粮食短缺,构成了长沙抢米风潮发生的经济大背景,但造成此事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湖南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过于低廉。第五,湖南人民所得大米达不到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最低粮食数量,致使生命将无从延续亦是致变的重要原因。
    此外,鲁克亮在重新分析了当时湖南粮食产量和米价后,认为“传统观点所持的粮食供应不足、米价腾贵对长沙抢米风潮的解释显得十分勉强,长沙抢米风潮的深层原因实际上是占长沙市人口多数的城市工人和外来灾民在面对粮食危机时。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释题“民变”

第二章 晚清财政与民变
第一节 晚清的财政支绌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人民捐税负担的加重及抗捐抗税运动的兴起

第三章 晚清灾荒与民变
第一节 灾荒与清政府
第二节 饥民运动

第四章 晚清思想统治的削弱与民变
第一节 民变与近代报刊的舆论导向
第二节 《申报》对民变的报道

第五章 1910年莱阳抗捐抗税运动
第一节 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运动的失败

第六章 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
第一节 序幕的拉开
第二节 饥民的斗争
第三节 清政府的难题
余论——民变与晚清覆亡的契机
附录一1902年~1911年10月抗捐抗税抗租运动表
附录二1902年~1911年10月饥民运动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