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7856
  • 作      者:
    梁景和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梁景和(1956-),男,祖籍山东蓬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性文化》杂志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工作,是国内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文化史概念的少数学者之一。提出社会文化史是研究社会生活与其内在观念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认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文化史是需要历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探讨的学术领域,是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新兴学科,故着手建设“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交叉学科。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等,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生活与观念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和内涵是不同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演化。
    五四时期是社会文化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变化的具体内容丰富多彩。本书只截取婚姻、家庭、女性、性伦方面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为阐述的对象,以反衬五四时期社会文化演变的特质和一般规律。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底爱情……为人家所专利,就是表示我没有‘自由的人格’;人家底爱情……为我所专利,就是侮弄人家底‘自由的人格’。总之,我专利人,人专利我,都是很不应该的,于‘自由的人格’有损的。自由结婚,是一种彼此相互专利的结婚,是不合于‘自由的人格’的,所以我们要反对它”。并认为“婚礼是虚伪的表现”,婚证原是不相信自己人格的“可笑”之物,都应废除掉。这些人把自由婚姻与专制婚姻视为相同之物,认为其差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他们确信,“废止婚制为了两性自由结合,不受形式的限制,才能发生真爱情。”显然,这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破家界、形界、男女之界,除去夫妇名称及辛亥革命时期无政府主义者的“不婚”主义思潮如出一辙。其实,“废除婚制”作为一种对未来两性关系的探究,它是具有理论深义的。可是五四时期主张废婚者却显得急躁冒进,为急于求成,竟把“废婚”视为“今日底要图”。这除了因对专制婚姻的厌恶而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冲动外,还有另一种幼稚的幻想,即认为“中国一般青年受腐败家庭底毒害已很够了,对于家庭之信仰、较西方各国薄弱得多,正好在此时期,把此强权家庭根本推翻”,“爽爽快快地下个决心”,与旧婚制、旧家庭彻底决裂。“废除婚制”这种偏激主张的失误在于主张者对“人”的认识上的错误,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被他们视为仅仅是毫无理性的情感动物。正如时人所说:“我们认为人类是没有理性,只有冲动,感情上的冲动,尤其剧烈,尤其没有持续性。
展开
目录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论纲(代序)/1
一、婚姻文化的变革/1
(一)婚姻变革的新时代/1
(二)婚姻观的特征/3
(三)婚俗变革的高潮/17
(四)婚姻变革的局限/23
二、废婚主义/32
(一)关于“废婚”的论辩/32
(二)废除婚制与社会的根本改造/35
(三)“废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39
三、家庭改制观/43
(一)家庭改制的新主张/43
(二)家庭改制的历史环境/45
(三)家庭改制的价值评估/50
四、生育节制思潮/52
(一)中外传统的节育理论/52
(二)节育思潮中的两大主题/57
(三)关于节育的大论战/62
(四)节育的实施及其思想障碍/66
五、丧礼的改革/71
(一)丧礼与传统文化/71
(二)对丧葬礼俗的批判/73
(三)新式丧礼观/77
(四)丧葬礼俗的变革/79
六、妇女的教育、参政和解放/85
(一)新旧思想的交锋/85
(二)开放女禁与男女同校/87
(三)妇女参政运动/91
(四)解放尼姑与废娼大游行/94
七、男女社交公开思潮/97
(一)思想论战/97
(二)本质特征/102
(三)勇敢的实践者/105
八、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111
(一)对贞操观的批判/112
(二)贞操观的新视阈/117
(三)贞操行为的变与不变/119
九、性教育思潮/123
(一)性禁忌心态习俗的批判/123
(二)家庭、学校、社会的性教育/127
(三)初步实践/130
十、关于性伦文化/133
(一)性伦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133
(二)性伦文化的论战与变革/141
(三)性伦文化演变的局限及历史意义/147
十一、个性主义文化观/152
(一)开放时代的个性主义文化观/152
(二)个性主义文化观的发展脉络与内涵/153
(三)个性主义文化观构成的核心价值/166
十二、伦理文化观/167
(一)伦理文化面面观/167
(二)伦理文化大论战/170
(三)伦理文化的演变/172
(四)社会意义与历史局限/175
参考文献/179
后记/1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