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博识清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49504
  • 作      者:
    古耜选编
  • 出 版 社 :
    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给散文以骨钙,散文还历史以性灵,于是,在历史和散文的嫁接处,盛开了美不胜收的奇葩异卉。文心远绍史家之绝唱,妙笔再现无韵之离骚,心牵百代书中事,笔拭千秋纸上尘。
展开
作者简介
    古耜,学者、作家、主编。曾在国内二百数十种报刊发表大量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美学方面的理论评论文章及学术随笔,总计约三百五十万言;出版文艺评论集多部;参加过《金瓶梅词典》《古今中外朦胧诗鉴赏词典》《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分类鉴赏词典》《中国散文百家谈》等多部大型著作的撰稿;主编和选编各类文学图书二十种。文章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视艺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数十种选刊、选集、合集,并多次被高考语文试卷选用。作品先后获中国散文学会“首届冰心散文奖·理论批评奖”,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沬若散文随笔奖·优秀编辑奖”,第四、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鲁迅研究会“我读鲁迅”全国征文奖,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新世纪优秀书评奖”,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显然同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巨大影响有关,近几年来,“文化散文”的概念频频出现。对此,有的作家和学者颇不以为然,他们从常识和逻辑的层面提出了诘难:“文化散文”的概念如果,可以成立,那就意味着世间还有一种没有文化的散文。然而事实上,哪一位散文家笔下的作品可以同文化绝缘?这样的诘难乍一听来,似乎很有道理,只是稍加分析,即可发现,它并非真得一矢中的,无懈可击。
展开
精彩书评
    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裁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鲁迅
展开
精彩书摘
    B、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有无成就:<br>    C、对文化事业上的发展与兴旺有无建树。<br>    我就是这么三条,无论对孔孟,对陈胜、吴广,对司马迁、李白,对黄道婆、蔡伦、郑和、秦桧、严嵩……对唐太宗,对康熙、雍正——都一样。这个标准对不对,当然也要实践去检验,但是我的真实认识。这种认识需要一点胆量。这个胆量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前”是不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界定了真理的标准,取消了已经形成的中国新贱民阶层。它划时代的意义在于:讲理、情,人情天理放在一处。即是天道之所存。<br>    历史是一种演进过程,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无例外地存在于这个过程中。后世的人们将来怎样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不知道。就我目前的识与见,如果说某一个会议能够救中国,那就是这次。——这样,关于皇帝的正面戏也才有可能.去创作。因为,按照我自定的这么三条标准,正是当时当事人的社会实践,尘封了几百年,已经成了历史的积淀,应该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与了解,历史是一面镜子,照照是有点益处的吧!<br>    王蒙说要“扫皇”,不知二月河的书在不在被扫之列。我想如果扫的有我,是我自招的,我情愿人来扫。——我的“三条”是我自定的标准,对与错我也不认为谁能人为地规定就可界定,因为这三条也要社会实践才能考定。<br>    前几年有人拉倒了树在承德的康熙铜像,理由极简单,说是一个封建帝王,岂能在社会主义的城市中耀武扬威?我在这里大胆预言一句:康熙的铜像早晚还会再竖起来。因为他本人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不能磨灭。就像物理学不能回避牛顿、伽利略一样。谈到华夏民族的团结,广阔的版图,我们回避不了康熙。<br>    为什么有这个预言?因为做这个事的市长不讲理,我们从小上学,读教科书、读文学书、连环画、看戏、看电影,接受的是这样一个公式,地主=阴险、狡诈、虚伪、无耻、贪婪、凶恶、蛮横、刁顽……所有能使人妖魔化的语言都合适。我们对资本家,尤其民族资本家,有时还有点口下留情,笔下超生的言语,对地主,这是——围棋的话叫“定式”。
展开
目录
    散文之中的文化投影(代前言)<br>    雍正一书构思始末<br>    一个王朝的背影<br>    女人慈禧<br>    古藤书屋<br>    秦淮河畔的隐士<br>    圣叹之叹<br>    书味在胸中,8的随园庄主,袁枚<br>    说板桥<br>    人生从六十一岁开始——我看郑燮<br>    梦醒时分<br>    谁念西风独自凉<br>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br>    深深的车辙<br>    大渡河钟声<br>    刘永福壮哉三宣堂<br>    如汝须眉巾帼<br>    辛亥年的枪声<br>    崩霆琴<br>    张謇的光帜<br>    走近胡林翼——箴言书院纪行<br>    他这一辈子一李鸿章<br>    铁路与政争——以李鸿章修铁路为例<br>    清流张佩纶<br>    清官的吃<br>    剃发,蓄辫,剪辫于关于辫子的历史<br>    僧衣葬我<br>    重读纪晓岚<br>    曾国藩与《忮求诗》<br>    晚清政坛上的一对杰出师生<br>    百年一瞬——翁同稣与光绪<br>    两颗文星的命一下关于王士稹与蒲松龄<br>    海魂,<br>    现代散文史与文化大散文一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