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n被译成“审美化”,pan—aestheticization被译成“泛审美化”,hyperaesthetir被译成“超审美”,与此相对应,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被译成“日常牛活审美化”。对此,赵先生认为,应该将这里的“审美”一律改译成“艺术”,“审美化”译成“艺术化”,“泛审美化”改译成“泛艺术化”,“超审美”改成“超艺术”。对此,我还是想直接表一个态度:不改为好!
改译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读者早就习惯了一个译法,要改过来,一定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否则最好还是不改。这就像改地名一样,一下子改乱了,就找不到地方了,经济和社会成本都很大。北京的地名中“坟”太多,如公主坟、王爷坟、铁狮子坟,等等,不计其数。有人提出过,这不好听。何况过去的坟地,现在早就成了繁华地带,也名不符实,还不如改一改。对此我主张,还是不改为好。尽管已经名不符实,但人们已经习惯了,就像符号一样,没有十分必要。还是保留。其实哪个地方都是如此。看日本东京的地铁图,有几处很怪的地名。一处叫“我孙子”,一处叫“小指头”。我见了觉得很怪,问曾在东京留学的朋友,他们没有什么反应。看来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我大概属于守旧派,能不改就不改。现在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而改地名,比如说,改徽州市为黄山市,也没有什么道理。
何况,aesthetic的译名,即使要改,也不能像赵先生所说的那样,改成“艺术”。“审美”(aesthetic)与“艺术”(art)本来就是对立的。“审美”是感受性的,“艺术”是实践性的。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事物进行感受和欣赏,被称为“审美”,而创作可供欣赏的物品的活动,属于艺术性的活动。这种对立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习惯中,早就得到了确立。
西文中这个词,原本有“可感的”或“感性”的意思。这里我翻译一段摘自一部语源词典上对aesthetic的注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