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智慧美学论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1381
  • 作      者:
    郭昭第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郭昭第,1966年11月生,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副院长,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中国文学经典的生命智慧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项目6个,已出版《审美形态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审美智慧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抒情美学》(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专著和教材9部,发表《知识美学的困惑与智慧美学的出路》等论文60余篇,14项成果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曾获甘肃省“园丁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和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智慧美学论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智慧美学的世界视域会通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18)的阶段性成果。该成果在融合儒、释、道美学,乃至中国、印度等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围绕美的感觉及形态、范式,美的观念及范畴、视域,美的思维及精神、境界等基本问题,尤其重点阐述和彰显了美的发明本心的宗旨、非二非不二思维方式、无所执著与自由解放等精神,在突破传统美学观念论、美感论和艺术论理论框架,本质主义或反本质主义理论基础,二元论或反二元论思维模式,建构智慧美学研究的新格局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开拓性研究,初步彰显了中国、印度和西方美学理论资源,艺术美、人生美和字宙美研究对象,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和超本质主义理论基础,艺术、哲学和宗教学学科视域,知识、技术和智慧美学学科精神相统一的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①所谓“于异见同而不坏异相”,甚或“泯一切相而不拒诸相”,才是对美的形态的最具周遍无碍智慧的体认和把握,或者说能够“于异见同而不坏异相”,“泯一切相而不拒诸相”,才是智慧美学对美的形态的基本态度。
  其实真正的大美是无形、无声、无味的,有着超出人们的感知范围的不可感知、不可阐释的性质。也许只有并不执着于五官感觉也不拒斥五官感觉,才可能获得对美的形态的最为周遍圆融的体认和感悟,如圆悟克勤禅师有云:“万象以不见而见,万法以不闻而闻。不见见其见逼塞虚空,不闻闻其闻包含万有。离却见不见闻不闻,别有一段奇特事。”②其实即使符合人们感知范围的美的形态,也并不一定都或美或丑,甚或也有亦美亦丑,乃至非美非丑的情形。无论就其最原始形态来说,还是就最为周遍无碍的美的感觉来说,美的形态其实也是无美无丑的,是美丑非二非不二,甚或美丑非亦二亦不二、非非二非不二的。这不仅是关于美的形态的最透彻认识,而且是美的形态的最原始最真实的体现形式。因为一切关于美与丑的分别只是体现了人们的主观判断,并不体现事物的本真状态,事物的本真状态是无美无丑的。或者说无美无丑,事实上体现了美的最原始最本真的形态,关于美与丑的分别只是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最浅表最基本的认识。
  人们总是将老子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③,理解为讲美与丑、善与恶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这是现代人的一种误解,是用西方二元论思维模式套用来阐释中国智慧美学。事实上老子这里是讲美丑同根、善恶同门,是讲美丑、善恶不二的。比较而言,释德清的阐释得其要领:“天下事物之理,若以大道而观,本无美与不美、善与不善之迹。良由人不知道,而起分别取舍好尚之心,故有美恶之名耳。然天下之人,但知适己意者为美,殊不知在我为美,自彼观之,则又为不美矣。正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①受庄子启发,郭象也有类似观点:“无美无恶,则无不宜。无不宜,则忘其宜也。”②《奥义书》也有所谓“遍处于美者不美者皆无所凝滞,无厌憎亦无乐欣”③的观点。对美的形态无所执着,既不执着于美,也不执着于非美,以致如《薄伽梵歌》所谓“彼遍处无凝滞兮,美恶随其相应,无欣欣亦无戚戚兮”④,才可能真正有周遍无碍的智慧。如《薄伽梵歌》所谓:“与智慧而和合兮,兹双弃善、不善业。”⑤
  惟其如此,执着于美与丑的分别与取舍,并不是周遍无碍、明白四达的美学的必然选择。真正的智慧美学对诸如美与丑之类无所分别和取舍,乃至无美无丑,美丑平等不二,这是智慧美学之所以成其为智慧美学的根本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实际上并没有美与丑的分别,是无美无丑的,只是由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和选择才有了诸如此类的分别。所以认为美与丑有所分别只是体现了人们的判断结果,并不体现事物的本原状态,事物的本原状态其实是无美无丑乃至美丑不二的。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智慧美学学科概念的提出
二 智慧美学的学术宗旨和特点
三 智慧美学的基本思路和优势

第一编 美的表象层
第一章 美的感觉
一 美的感觉
二 美的感觉的否定
三 美的感觉的超越
第二章 美的形态
一 美的形态
二 美的形态的否定
三 美的形态的超越
第三章 美的范式
一 美的艺术
二 美的人生
三 美的宇宙

第二编 美的本体层
第四章 美的观念
一 美是什么
二 美不是什么
三 美既非是什么,又非不是什么
第五章 美的范畴
一 崇高与优美
二 慈悲与喜乐
三 充实与空灵
四 韵味与震撼
第六章 美的视域
一 心理学视域与哲学视域
二 艺术学视域与伦理学视域
三 科学视域与宗教学视域

第三编 美的核心层
第七章 美的思维
一 非美非丑
二 非有非空
三 非二非不二
第八章 美的精神
一 无所执着与自由解放
二 心量广大与周遍含容
三 道通为一与平等不二
第九章 美的境界
一 理想的确立与智慧的自觉
二 理想的追求与智慧的否定
三 理想的完成与智慧的圆融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