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美学史.07,二十世纪美学.下.07,The twentieth century aesthetics.II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66633
  • 作      者: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西方美学史(第7卷):二十世纪美学(下)》主要内容包括:原型批评美学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结构主义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的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美学理论、托多洛夫的叙事学美学理论、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叙事理论、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美学、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走向后结构主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他部分吸收了与分析哲学对立的人本主义阵营的观点,即把对原始艺术跨文化研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建立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通人性或普遍人性基础上。这同仅限于语言逻辑分析的分析哲学有很大的不同。如第二章论及人们有可能理解跨文化的原始艺术的原因时,指出,“我们共通的人类天性”“在其中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认为,有着相同生理心理结构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他们关于世界的“基本观念”是相似的。因此,“从我们寻常的直觉优势出发,我们会带着同情心和想象力进入——纵使隔着一段距离——构建这些相同的基本观念的不同文化的途径。因此,经由富有同情心的想象力的活动,我们能够回到基本观念中去”。布洛克所说的“富有同情心和想象力”正是普遍人性的一种表现,它是在不同文化间能够相互沟通、理解和交流的主体根源,也是令人能理解原始艺术的深层基础。据此,布洛克提出,面对原始人类的艺术时,应当“把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作为一种可能的人类视角。不论我们是否共有那样的观点,只有当我们开始带着想象和同情,把它作为一个可能会被人类接受的视角时,我们才能谈得上去理解它。那就是当我们用他们的目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的时候”。在此,布洛克实际上同他的分析哲学先辈有了明显的分野。分析哲学是绝对排斥逻辑语言分析以外的任何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而普遍人性的假设本身就是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同理念、理性、存在等形而上的本体概念属同一范畴。应该说,这个假设是分析哲学之大忌。然而布洛克却把立论最终依托在这个假设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回归传统;在另一层意义上,又是对分析哲学、美学传统的突破和拓展。显然,在面对时空距离遥远的原始艺术这一特定的跨文化的研究对象时,要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单靠逻辑、语言的形式分析无济于事。这正是促使布洛克拓展视野,向对立的人本主义观念和形而上传统求援的客观原因。
  第二,他部分吸收了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分析哲学只执着于语言形式的研究,而把语言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排除在外。布洛克的《原始艺术的美学》却引进了对原始艺术的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也引进了对原始艺术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容的分析。
  ……
展开
目录
第三编 变动、成熟时期
引言:60年代以后西方美学的新趋势
第二十二章 原型批评美学
第一节 原型批评理论的思想来源
第二节 弗莱的原型批评美学
第三节 原型批评美学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
第二十三章 结构主义美学
第一节 结构主义美学的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
第三节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美学理论
第四节 托多洛夫的叙事学美学理论
第五节 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叙事理论
第六节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美学
第七节 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走向后结构主义
第二十四章 后期分析美学
第一节 迪基的“习俗”论美学
第二节 古德曼以认识为基础的艺术符号论
第三节 布洛克的“审美态度”说和原始艺术理论
第二十五章 现代解释学美学
第一节 现代解释学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两个先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本论解释学美学
第四节 现代解释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伽达默尔
第五节 传统解释学美学的继承人
第六节 利科尔的象征和本文理论
第七节 马戈利斯的折中主义解释学美学
第二十六章 接受美学
第一节 接受美学的诞生背景和传播概况
第二节 尧斯的效果史观和审美经验论
第三节 伊瑟尔的阅读现象学
第二十七章 巴赫金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巴赫金的坎坷经历和学术生涯
第二节 复调小说理论
第三节 “对话”思想
第四节 “狂欢化”诗学
第二十八章 霍兰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美学
第一节 霍兰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在美学上的应用
第二十九章 后结构主义美学
第一节 后结构主义美学的形成和传播概况
第二节 福柯的后结构主义
第三节 德勒兹的文学理论
第四节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第五节 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第六节 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第七节 文学解构主义
第三十章 女权主义批评
第一节 女权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
第二节 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
第三节 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
……

第四编 80.90年代的前沿思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