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爱臣》,有人认为开头几句用韵,与韩非的文章体裁不一;而且篇中“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数句,像是脱胎于《孟子》,所以也值得怀疑。
第五篇《主道》的可疑之处:一是此篇为韵文,很像《淮南子》;二是篇中反映的思想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谈所说的“道家”“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及《汉书·艺文志》所说的“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的“君人南面之术”相同,就是文中提到的刑名参验,也与司马谈所说的“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寂,寂言不听,奸乃不生”的见解相同。所以,有人就怀疑它是汉初道家之言,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另外一派法家所作。
第六篇《有度》,与《初见秦》一样,很多人都确认它不是韩非所作。其根据是:(一)这篇第一段中说到荆、齐、燕、魏四国之亡,而韩非死的时候,这四个国家都没有灭亡。(二)《显学》篇中说:“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可见韩非反对称引先王,但这篇却多次称述“先王”,思想与韩非不合。(三)这篇文章有很多文句与《管子·明法篇》相同。因此,就有人推测这是秦王政廿六年以后(齐灭亡后)秦汉之间法术家的文章,而并不是韩非所作。
第七篇《二柄》的疑点有二:一是把赏罚称为刑德,与其他各篇的用词不同;二是篇中的语句有很多与《主道》、《扬权》、《内储说》、《外储说》等相同。所以,有人就怀疑它是后人采辑其他篇章拼凑成的,并非出于韩非之手。
……
展开
——战国·武臣(《孔丛子·答问》)
其教孔、孟者,其法亦必申、韩。
——现代·毛泽东(《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读王夫之(读通鉴论)批语》)
念诸予中,唯韩非书,最切世用,能明事情。
——日本·蒲阪圆(《增读韩非子·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