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学生心理福利结构模型分析
对中学生样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根据笔者的理论构思,将自我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对社会的行为性评价作为心理福利的三个维度有一定的可行性,获得了较好的统计学支持。根据对三个维度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的解析,说明这样的构思也显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检验用因素分析方法推导出来的心理福利各维度的结构同它们的指标(项目)是否合乎中学生人群的具体情况,以及自我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对社会的行为性评价三个维度作为中学生心理福利的结构构成是否同实际数据吻合,本节试图将三个维度和它们的一共12个因素纳入同一模型中,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从而检验理论模型与实证数据的拟合程度。
一、模型的建立
参考前文对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心理福利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思路,我们认为可以假设自我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对社会的行为性评价是中学生心理福利结构模型中三个基本分析变量。由于研究中对这三者并非直接进行测量,而是由相应的一些具体指标问接反映的潜在变量。因此,这里的结构方程模型是一个应同时考虑度量模型和结构方程式模型的二阶子模型(参见第一章第三节)。二阶子模型分析的特点在于计算一阶因素的承担系数时,可以同步估计二阶因素的承担系数。因而对本研究来说,这是一种的结果,即以自我接受、社会亲和、人生目标和和个体成长四个因素作为自我幸福感的度量指标,而这四个因素的测量值以各自的因素得分来代表。之所以采用因素得分而不是一般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1)在最大限度保持原始数据结构和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减少变量数目,简化输出模型;(2)因素得分可以很好地避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因为各因素之问是一种近似正交关系。在确定变量指标及其测量方法之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论认为中学生的社会亲和因素可以解释其自我幸福感变量的最大变异,模型选择自我接受因素作为度量的主轴(取值为1.00)。
类似的,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变量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办法,以生活热情、生活满足、家庭和学习作为其度量指标,并选择生活热情因素作为度量主轴。对中学生社会的行为性评价变量以努力学习、学生原则、课外参与和公益行为作为度量指标,以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第一因素努力学习因素作为度量主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