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传统伦理精神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47049
  • 作      者:
    董伟武等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董伟武,河南驻马店人,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与方法和精神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今年来主持或主要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关系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共16项。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学术影响与社会反响日益扩大。
展开
内容介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西传统伦理精神文化研究》选择中华文明的古圣先贤老子和孔子遗存的经典古籍,从道家和儒家伦理精神文化的层面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理论探索,分别探讨了水、孝、信、仁、礼等的真义,并反观我国现时代伦理道德的种种问题,从中明辨两者的契合件,尝试厘清破解我国现时代伦理困境的正确的价值目标、理论思路与实践取向。
  同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西传统伦理精神文化研究》有目的地选择西方文明中四位不同时期的伦理学家亚里斯多德、韦伯、尼采、尼布尔等人的经典文献,从他们思想的不同关注点出发,分别辨析了友爱、幸福、女权、超人等理论问题的特定意涵,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展开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从而富有针对性地揭示了这些经典文献所承载的伦理精神文化的两重性。
展开
精彩书摘
  3.扬之所长,避之所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才智。每一个人,都有其适合自己能力和水平之内的存在方式。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好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走向都理应是其存在的动力源源。作为教书育人之工作者,理应该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纵然有些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或是能力水平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或是发展走向存在迷茫或是偏离或是错误,但这就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扬长避短,各尽其才,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力,促使其进一步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更是掌控自己。使其能在正确的引导下,扬之所长,避之所短,展现自我个性的同时实现自我协调的发展。这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多花心思,善于发现,勤于总结,乐于促进。只有这样,方可真正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和突破。诚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其实效性,注重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和需求走向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了解学生和了解市场,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导学生完善其发展走向和发展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协助学生在按照市场需求的要求更好的炼就自己个性的才能,创造符合市场需要的个性化的自己。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突破的关键之措。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本是早在两千年前就已提出并得以实践。然而,在今天,在当前一直苦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不高而困扰问题出于何处的今天,重新认识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理解其本质,并创新于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节孔子“孝”说与农村家庭养老
  “孝”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争议颇多的文化概念。研究孝的学者们承认,孝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关于“孝”的含义,《尔雅·释训》中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善事父母成为孝的核心意蕴,他们重视孝的现实人伦道德意义,将孝从宗族伦理转化为家庭伦理,并以“善事父母”为中心提出了实践孝道的具体理论和规范,其中孔子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孝对今天的农村家庭养老有何意义呢?我们先从孔子的孝说起,并分析现实孝的困境,从而实现孔子“孝”说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文化与现时代
第一章 道家篇
第一节 《道德经》“水”喻思想省察
第二节 《道德经》“水”喻思想的时代价值省察
第二章 儒家篇(上)
第一节 《论语》“孝”思想省察
第二节 《论语》“信”思想省察
第三节 《论语》之礼仪省察
第四节 “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省察
第五节 孔子“无为而治”思想省察
第六节 儒家哲学精神文化的阻滞性省察
第七节 儒家经济精神文化的阻滞性省察
第八节 儒家科技精神文化的阻滞性省察
第三章 儒家篇(下)
第一节 《论语·学而》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第二节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第三节 孔子“孝”说与农村家庭养老
第四节 孔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第五节 现时代的道德问题及其治理

第二部分 西方传统伦理精神文化与现时代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篇
第一节 “好人”视角下的友爱与幸福
第二节 德性的幸福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反思
第二章 韦伯篇
第一节 “公允”与“偏执”的交响
第二节 新教伦理推动“历史”的三个维度
第三章 尼采篇
第一节 “女权”与“反女权”的双重合奏
第二节 尼采“超人”的“大义微言
第三节 尼采与马克思的国家消亡观比较
第四章 尼布尔篇
第一节 个体道德发展需要外在环境的包容
第二节 尼布尔基督伦理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情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