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12184
  • 作      者:
    孙波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是作者十余年间,研究和介绍徐梵澄先生(1909-2000)学术思想的初步成果,集论文和述评二十余篇。徐先生为上世纪中国学人中兼及中、西、印三大文化圈之人文学术的大家。他一生的思想进路,端的是沿着鲁迅(“立人”、“改造国民性”)和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变化气质,并终期转化社会与人生”)的精神方向拓展与深化的,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哲学形态。此学“实与各国家、民族之盛、衰、起、伏息息相关”(徐梵澄语),因其穿透制度设计与技术解决的重重扦格,直指人之“心体”,故而为人的“存在”之焦虑提出了根质性的解决“方案”——在人类不断冲突的现实与历史中,“诚”是化解矛盾的唯一途径。《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徐梵澄学术及其思想的专著。
展开
精彩书摘
  当然,若以高境看,彼社彼主编“取之于民”,毕竟于文化或精神的事业有利,兹不论。笔者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徐梵澄先生的语境中,韦檀多学与佛学是两橛,虽然,其亦“应乎释也”①,但终了分道于东西,不易混同也。本文就徐先生的佛学研究作一梳理,而韦檀多学研究,那才是他老人家的主要战场。
  徐先生的佛学研习始于青年时代,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尝与鲁迅盘道,其中多涉及佛学,鲁迅要他读《百法明门论》、《弘明集》、《广弘明集》,他说:“我于佛学的一知半解,最初是由先生启蒙的。”②1935年春,游方于印度的锡兰比丘纳哕达访问上海,徐先生为他做翻译,并译出他的小册子《佛教略述》,后来在1939年出版。其文有日:“综是以观,佛法非哲学也,非宗教也,非寻常伦理也。无以名之,名之日真实之理,解脱之道,或直译巴利语日达摩(法)。”徐先生以为“Buddhism与其日佛教,毋宁日佛学,这种学问,实在算是一种‘身心性命’的学问。”③这是他一生对待佛教的态度。
  鲁迅去世之后至抗战胜利,徐先生在此期留有的文字很少,他曾说:“我去读佛经了。”1945年底他赴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教书,讲以欧阳竟无的唯识学思想。1947年,梵澄先生偶见法国学者莱维(Sylvain Levi)之《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并安慧之疏的校订本,“以为可以印证古译,且睹论制之原型”,“因借录一过,参以魏、陈、唐三译,于二十论有所勾稽。
  ……
展开
目录

序跋篇
徐梵澄集·编者的话
徐梵澄文集·编者说明
五十奥义书·重版后记
徐梵澄传·绪言
徐梵澄学术思想研究·引言
薄伽梵歌论·写在前面的话
徐梵澄佛学文集·跋

读书篇
由人而圣而希天
玄理一脉赖遥契
阿罗频多真懂历史吗?
阿罗频多之学在中国
“如果”:历史可以这样书写

鞮译篇
小学菁华·序
孔学古微·序
周子通书·序
肇论·序
唯识菁华·序
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

温习篇
矫矫一代人,兀兀独隐几——关于徐梵澄的对话
徐梵澄文集·新闻发布会发言
“一人”“一理”是精神
“圣人通义”挥麈谈
薄伽梵歌论·案语提示
略谈徐梵澄先生的学问人生

附录篇
回首再“读”《收租院》
永久和平的理想
道途不尽说《原野》(一)
道途不尽说《原野》(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