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8238
  • 作      者:
    李振纲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振纲,1956年3月生,河北省邢台县人。现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帅,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哲学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图书馆馆长。1995年9月一1998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哲学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文化忧思录——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智者的叮咛——先秦诸予的生存智慧》《中国古代哲学史论》、《生命的哲学——庄子文本的另一种解读》等,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BO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首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先后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立足于大生命视域产生的近代文化背景,以《庄子》内七篇文本为主线,参证《庄子》外篇、杂篇中的文本资料,系统诠释庄子生命哲学体系及其内在的逻辑进路,着力研究了庄子哲学“大生命视域”下的问题,展现了庄子生命哲学的问题意识、现代价值与现实意义。解析与注疏相结合,内篇为经,外篇、杂篇为纬,经纬交织,相互参证,以庄解庄,彰显庄子哲学的一贯之“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意识与恬淡自然、寂寞玄冥的审美精神。《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在现代大生命视域下重新解读庄子哲学,把庄子的生命哲学转化为现代人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冲突,谋求合理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智慧和德性,同时而又不扭曲或遮蔽《庄子》文本“原生态”的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生命苦旅的心路历程
  ——以《逍遥游》为中心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敬畏自然和感悟生命。位居《庄子》首篇的《逍遥游》是庄子哲学之总纲,一部《庄子》哲学,归根结底,可以称为“游”的哲学。对于庄子来说,“逍遥游”既不是“鲲”在水中的游,也不是“鹏”在空中的游,而是“心”在世间的游,是精神的苦旅——神游!只有神游是游于“无穷”的逍遥游。“游”即化“形”归“虚”,是“心”对“形”的抗争。
  一、“游”的哲学
  陈鼓应对庄子“游”的哲学领会颇深,认为:“先秦诸子绪业多方,风采各异,独树一帜的庄子,在思想格调上最能代表他那精神风貌的哲学观念,莫过于他频频使用的‘游’之一字。庄书‘游’宇出现106次,犹如孑L子侣‘仁’,《论语》中‘仁’字高达109见。……‘游’之内涵,不仅反映着庄子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情怀。”庄子“游”的哲学“所表达的自由精神,所洋溢的生命智慧,所蕴含的审美意蕴,成为境界哲学的重要部分”。①此种“境界哲学”或艺术精神,陈鼓应概括为“开放的心灵和审美的心境”。
  关于《逍遥游》的篇名,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有《庄子音义》,解云:“逍遥游者,篇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郭象《庄子注》云:“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①这是以自得适性释庄子“逍遥”义。郭注当时及尔后流行最广。②关于《逍遥游》的主旨,历来为研究庄子思想的学人所重,也因此形成众说纷纭的情形。成玄英《庄子序》云:“所言逍遥游者,古今解释不同。今泛举绽纲,略为二释。所言三者:第一,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第二,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第三,穆夜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至德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③这里提出了三种逍遥义。成玄英或许是要为郭象的《庄子注》专门作疏,所以没有提及郭氏的逍遥义。其实郭象与支道林的“逍遥义”最富理趣。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关于支道林“逍遥义”如何“标新理”、“立异义”于向秀、郭象二家之表及众贤之外,刘孝标注云:“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鸚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鸚。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鸚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
  ……
展开
目录
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代序)
第一章生命苦旅的心路历程——以((逍遥游》为中心
一、“游”的哲学
二、“游”与“化”
三、“游”与“积”
四、“心”与“形”的抗争
五、“游”向“无”
六、“游”与“自由”
第二章道通为一:化解“成心”对生命的遮蔽——以《齐物论》为中心
一、“齐物”之旨及其逻辑起点
二、“形”与“成心”对生命本性的遮蔽
三、“莫若以明”——超越知性思维的有限性
四、“道”与“言”的矛盾
五、对“知”与“辩”的诘难
六、“物化”之梦——审美意境中的生命感悟
第三章呵护生命及生与死的超越——以《养生主》为中心
一、生命存在的真主在心神
二、“庖丁解牛”的生命意蕴
三、生命的尊严与“心”的自主
四、拒斥现实的生存诱惑
五、心的“悬解”与“死”的终极关怀
六、敬畏生命——现代生命价值观的觉醒
第四章虚心安命、委形世间的存在方式——以《人间世》为中心
一、在“人”与“世”之间
二、说“菑人”以“心斋”
三、被迫性困境的消融
四、“无用”之“大用”
五、心“无江海”而闲
第五章天地之美与生命之美——兼论《德充符》的生命美学
一、美与生命之美的本体之思
二、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三、生命之美的内在性
四、庄子对生命之美的展演
五、走向荒野——天地之美的现代回味
第六章宗天师道:回归生命本真的“路”——以《大宗师))为中心
一、天人之辨与真人真知
二、“道”——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与回归之路
三、南伯子葵的困惑:“道可得学邪”
四、“安时处顺”而“无怛化”
五、“形”的放达与“心”的冥忘
第七章做应任自然的“帝”和“王”——以《应帝王》为中心
一、“应帝王”的“应”
二、“应”与“知”——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应”与“治”——两种不同的行为原则
四、“应”与“亢”——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五、“浑沌”之死的悲剧
第八章“文明”的反思——庄子的历史与文化批判
一、“圣知之法”及历史的非必然性
二、“道”与“盗”——文明价值的分裂
三、“正义”或“善”之虚假性
四、“罪”在“撄人心”
五、“机事机心”的价值评判
六、“至德之世”及历史未来向度的阙如
第九章黜“知”归“真”的思维向度——“知”与“真知”之辨
一、有限心智的界限
二、非“知”而不非“真知”
三、“真”与“走向真”
四、开放心境中的“悟”
第十章庄子思想与先秦诸子——以《天下》为中心
一、省思“轴心时代”
二、从“古之道术”到“百家之学”
三、抑扬诸子而宗本老学
四、遮拨名辩复归无名
五、对孔子的双重借用
参考文献
名词、概念、命题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