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然与自由:庄子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05057
  • 作      者:
    李大华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哲学、宗教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典哲学、近现代哲学、宗教和文化及其西方哲学。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专业学术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篇,并出版《岭南道教思想》、《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隋唐道家和道教》等多部学术论著。
展开
内容介绍
  《自然与自由:庄子哲学研究》参照了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但并不铺陈,只列举出与己相关的内容。所谓相关的内容,一是那些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关键性证据,二是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证据。对于重复的内容,皆不予列出。读者从书中可以看到,在正文内,或者脚注中,都有较强的选择性,之所以举出相反的例证,也是便于读者辨别。我以为重视前人的研究,就是对前人的一种尊重方式,并不是数出他们的研究,或者以同意他们的意见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只是需要表达对前人的不同意见时,一般也都说明了理由。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以庄子哲学核心内容来检视其他篇章
  池田知久在他的《道家思想的新研究》里,提出了一个方法:以《齐物论》作为最古部分,来考察其他各篇的真伪。①不过,池田知久并没有说出多少道理,他的意思是,道是初期道家关注的核心内容,而后期道家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故而《齐物论》中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关于道的问答就是《庄子》书中最古的部分。没有疑问的是,道是庄子哲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对于道,庄子一生都在追问,他可以在早期哲学中追问,也可以在晚期哲学中追问,要说对道的追问,《大宗师》才是最彻底的,《齐物论》表达的主要是相对主义思想方法问题。我的意见是,在《庄子》内七篇里面一定要分出一个先后关系,不仅没有意义,也没有根据。我们只需要根据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作为标准就行了。
  我认为在内容方面,庄子的道论、相对主义和精神超越法可以作为检视是否庄子作品的标准。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要考虑到另一种情况,如何甄别庄子的学生及其后来的人也讲求道论和相对主义方法论呢?我认为,对于前一种情况,毋需严格,既然“古人不著书”(章学诚语),孔子、孟子等人都是述而不作,而我们从来不怀疑《论语》、《孟子》记载的是孔子、孟子的作品,那么我们又何以怀疑记载庄子思想的作品不属于庄子呢?至于记载的是否准确,或者是否属于庄子的思想,我们只依照庄子哲学核心内容来衡量。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实在不能排除,历史上这种情形很多,说得极端一点,如果现在出现了比庄子更像庄子的作品,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也只好认了。但是,这种情况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历史上出现的道家思想家,同样追求道论的,不计其数,具有庄子类似风格的,如《淮南子》、《坐忘论》、《玄真子内外篇》、《化书》等,即便这些著作不写明作者的名字,我们也难以把它们归为庄子的作品。这就像写诗的人何其多,人们不会把他人的诗归为李白的诗一样。庄子自有其独绝的地方,这是他人不能超越的,于是这就成了独白和绝唱。我们正是以这样的独白与绝唱来衡量哪些作品是属于庄子的。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庄子》内外杂篇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一 内篇、外篇与杂篇
二 复合词的研究结果是否是可信的
三 矛盾排除法的运用
四 精神类似法的运用
五 残缺的庄子,抑或完整的庄子
六 庄子与老子

第二章 道的问题
一 道为何物
二 道根与道本
三 庄子之道与老子之道

第三章 相对主义问题
一 物之齐与不齐
二 小大之辩
三 时与化
四 有用与无用之辩
五 名实之辩

第四章 认知、相知与真知
一 是与非的哲学意义
二 相知:立场与客观性
三 真知与真人
四 言与意及象

第五章 道与德——伦理与仁爱
一 道家的德性——真
二 德与仁义

第六章 逍遥与自由
一 适性是否逍遥
二 有待与无待
三 自由人格
四 自然的是否自由的

第七章 无言之大美
一 庄子的美
二 庄子的乐
三 美与真、善及艺术精神问题
四 雕琢与复朴——自然之美
五 虚室生白——无言之美
六 观的艺术

第八章 庄学诸派之一——道家
一 郭象的《庄子注》
二 成玄英的《庄子疏》

第九章 庄学诸派之二——儒家
一 林希逸的《南华真经口义》
二 王夫之的《庄子通》、《庄子解》

第十章 庄学诸派之三——佛家
一 支遁、僧肇的庄子学
二 憨山德清的庄子学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