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孝作忠,其忠不穷”——对晚明宗法政治伦理之反思<br> 黄道周在政治伦理问题上,主张“孝”、“忠”合一。“因严教敬”,②严父子之伦,即明君臣之义。以“孝”作“忠”,由“孝”显“忠”。他认为,“孝之与忠,一也。……此治以王者也”。③他在《孝经集传·事君章》中,详细阐述了“以孝作忠”的思路:<br> 士君子既以忠、顺白著,则亦恂恂粥粥,使上下称恭谨足矣。而又曰:尽忠补过,将顺匡救,何也?日:恶夫爱其君之不若爱其父,敬其君之不若敬其父者也。……其父有过而犹且谏之,谏之不听而号泣以随之。至于君,则曰:非独吾君也,是爱敬其君,不若其父之至也。……至于君而独不然者,宁使君取咎于天下万世,不欲当吾身失其禄位,则是以身之禄位重于君之社稷也。……以尽忠匡救而谓之不忠,则君臣上下亦泮乎。……忠、孝之义并与,曰:何为其然也?忠者,孝之推也。……孝者,天地之经义也……以孝事君则忠……故忠者,孝中之务也。以孝作忠,其忠不穷。④<br> 黄道周颇为注重对政治伦理的反思,以“孝道”来陈说君臣伦理的应然状态。其中包括三层意思:<br> 其一,黄道周认为,士君子之“孝”不仅表现为“恂恂粥粥”、“上下称恭谨”的“忠”与“顺”,而且,应当突出“尽忠补过,将顺匡救”的品性。<br> 其二,黄道周认为,“尽忠补过,将顺匡救”对于事“父”来说易于做到,如“其父有过而犹且谏之,谏之不听而号泣以随之”,但是,以之事君则不然,原因在于“非独吾君,爱敬其君,不若其父之至”,故此,宁可使君主取咎于天下万世,也不愿冒失去禄位的风险。更有甚者,反而“以尽忠匡救而谓之不忠”。在他看来,这是导致君臣上下离心离德,国家社稷分崩离析的肇因。<br> 其三,基于上述认知,黄道周强调“孝”、“忠”合一的重要性,“忠者,孝之推也”。如前所述,“孝”是儒家礼乐教化的根本,其因至善本体之“性”而成,由此可推,“孝”获得一种与至善之“性”相为表里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在经验世界层面上,“忠”原本于“孝”。对于君臣政治伦理来讲,“忠者,孝中之务”。“孝”在其中仍是至为有效的思想资源。总之,“以孝作忠,其忠不穷”。<br> ……
展开